“樺加沙”席捲致人傷亡,堰塞湖溢堤淹沒鄉鎮,民進黨當局推責被批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5-09-25 15:27:33 | 來源: 環球時報 |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立非】颱風“樺加沙”襲擊台灣,導致強降雨,花蓮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溢堤,大水衝進光復鄉等村鎮,造成十多人死亡,上百人失聯。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2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對不幸遇難的台灣同胞表示哀悼,向遇難者家屬及受傷人員表達慰問,並希望受災民眾早日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
居民爬到樓頂避難
據島內災害應變中心統計,截至24日下午4時,“樺加沙”已釀成17人死亡、32人受傷、17人失聯,以花蓮光復鄉災情最為嚴重。死者大多是住在一樓年紀較大的長者。另外,截至24日上午11時,島內農業産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為2.47億元新台幣,農田被淹沒300公頃。
台灣《中國時報》24日稱,強烈颱風“樺加沙”雖未直撲花蓮,但週邊氣流帶來暴雨,造成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午後溢堤。下午4時50分,出現第二波洪水,溢堤後堰塞湖水位顯示驟降13米,約27萬立方米的泥水往下游衝,馬太鞍溪橋被衝斷,大水從堤防缺口漫延,一路沿花蓮溪向北奔騰30余公里衝往出海口,瞬間造成光復鄉大洪水,水深約一層樓高,居民紛紛爬上屋頂逃難。鄉長林清水無奈地説,“慘到不知如何形容”。
災民在網絡上上傳了許多現場畫面,令人觸目驚心的場景震撼全臺。有網民在臉書上傳的視頻顯示,一名穿雨衣的女性緊緊抱住路旁的水泥電線桿,在水深及胸的湍急洪水中掙扎。這名網民焦急地發文求救,“有在光復市場附近的人,可以幫忙救救我媽媽嗎?已經報警,但是水還在漲”。臺媒稱,花蓮全縣停班停課,20多人跑向鄉立圖書館避難,但館舍未開放且鐵門緊鎖,所有人只能站在門口臺階等待救援,眼見洪水水位越來越高,有人勇敢地跳入深度及腰的泥水裏,最後被迫拿著物品打破圖書館側門玻璃,眾人才手牽手進入館內避難。在光復鄉住了60多年的鄉民直言,“史上未見這種情形”。還有人説,“這是光復鄉60多年來首見的災難”。
全球高風險區之一
台灣中時新聞網24日稱,災害發生後,“堰塞湖”一詞在網絡上引發超過7.5萬人熱議。臉書上名為“翻轉地理教室”的科普主頁稱,堰塞湖是因山崩、落石或火山熔岩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台灣因地勢陡峭、地質破碎,加上地震與颱風頻繁,使其堰塞湖成因以崩塌及泥石流造成河道淤塞為主,使台灣成為全球堰塞湖中高風險區之一。該主頁稱,島內歷史上著名的案例包括花蓮鯉魚潭、1999年“9·21地震”形成的九份二山堰塞湖及水樣森林,以及規模龐大的草嶺潭。草嶺潭在1862年至2025年間至少5度形成,其中“9·21地震”後的規模堪比石門水庫,直到2004年才因颱風豪雨潰決而消失。
據台灣“中央社”24日報道,臺“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當天上午發佈泥石流潛勢溪流警戒,包括128條紅色警戒及119條黃色警戒,全部集中在花蓮、台東與屏東。登山專業人士蔡日興分析稱,花蓮溪水勢湍急,堰塞湖本就容易溢流,加上花東縱谷地形複雜,人為改道或建設更易引發災害。
7月“薇帕”颱風帶來暴雨,造成馬太鞍溪上游林地大規模崩塌,土石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面積約110公頃,滿水量約9100萬噸,相當於3.64萬個標準游泳池。台灣聯合新聞網24日稱,傷亡數字恐會進一步增加。
救災變“政治謀利”
花蓮的災情牽動全島。“台中與花蓮站在一起”,台中市長盧秀燕24日表示,已要求台中市消防局完成整裝待命,配合調度隨時投入救援。桃園市長張善政下令建立專責窗口,“家人有難,桃園永遠是支撐;風雨再大,我們都會陪花蓮走過”。
島內不少人質疑,如此重大傷亡,為何事前不能先做預防處理?來自花蓮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傅崐萁稱,“立法院”8月中旬協商600億元新台幣的“丹娜絲颱風重建特別條例案”時,國民黨就提出附帶決議,要求將花蓮堰塞湖工程納入該特別條例,由“行政院”督導相關“部會”及花蓮縣政府研究對策。臺“農業部長”陳駿季當時承諾一定努力處理,但經評估認為“花蓮堰塞湖沒有立即潰堤的危險”。台灣中時新聞網還提及,9月21日,臺大防災團隊評估認為,潰壩溢淹影響範圍將比先前預估的更嚴重。
傅崐萁批評説,主管機關若當時積極處理,或許能降低今日災害的程度。他認為“行政院”與“農業部”都應正視責任,並檢討防災決策過程。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黃國昌24日稱,全體民眾都為花蓮災情感到難過,沒想到民進黨卻持續造謠,該黨“立委”吳思瑤宣稱花蓮縣長徐榛蔚目前人在島外,“人家在救災你在造謠,目的僅是要為民進黨謀取政治利益”。
24日,臺“行政院長”卓榮泰前往花蓮勘災,批評撤離計劃有瑕疵。傅崐萁反駁説,現在已經有10多人罹難,更有100多名民眾下落不明,這些人都是因為相信當局所説沒有立即性危險。他稱,花蓮配合當局單位調度搜救,沒日沒夜救災,卻還要承受網軍惡意攻擊,呼籲賴清德、卓榮泰和綠營停止這種沒人性行為。
聯合新聞網24日稱,賴清德幾天前才剛開了一場有關“全社會防衛韌性”的論壇,而如今的死亡數字,就是給賴清德引以為傲的所謂“防衛韌性”一記響亮的耳光。台灣民眾根本就不知道,這個當局對自然災害的應對究竟在哪,唯一知道的就是民進黨當局推諉卸責的功力“無與倫比”。災情曝光後,“立委”吳思瑤第一時間刻意引導風向,質疑花蓮縣長徐榛蔚不在島內,綠媒也開動宣傳油印機。平常防災看不到人影,災後馬上就有所謂的“知情人士”説“堰塞湖形成後,當局立刻召開跨部會小組並分工……花蓮縣政府卻僅派沒有事權或決定權的人員來參加,且在會議中一問三不知”。文章稱,民進黨此舉無非就是極力塑造在野黨執政的地方政府失職失責的印象,而目的則在掩蓋當局束手無策的窘態。
相關新聞
- 2025-09-24國臺辦對因颱風“樺加沙”不幸遇難的台灣同胞表示哀悼
- 2025-09-24颱風“樺加沙”造成台灣14死18傷
- 2025-09-25花蓮洪災正當時 綠營民代疑借機進行輿論戰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將出席全球婦女峰會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2025-10-09
- 外交部:個別美國政客干擾破壞中美正常交往合作註定失敗2025-10-09
- 商務部就不可靠實體清單有關措施答記者問2025-10-09
- 採集自南海1522米深處的“源火”點燃全運聖火2025-10-09
- 台灣青年:總臺秋晚猶如明鏡,映射了兩岸同胞共同的文化天地2025-10-09
- 赴大陸旅遊熱潮涌動 台灣民眾樂享精彩之旅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