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幣互換對中國經濟有何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已與三十二個國家和地區簽署協議

本幣互換對我國經濟有何作用

 

9月,中國人民銀行與歐央行、瑞士央行、匈牙利央行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8月18日,與泰國銀行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5月13日,與巴西央行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持續深化對外貨幣金融合作,穩步推進雙邊本幣互換。據統計,今年內中國人民銀行已與8家外國央行簽署(含續簽)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什麼是本幣互換?我國當前本幣互換情況如何?越來越多的本幣互換協議,將為經濟發展帶來哪些影響?針對社會關注的問題,記者採訪了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

 

問:什麼是本幣互換?為什麼要進行本幣互換?

 

答:雙邊本幣互換是指兩國(地區)的中央銀行(貨幣當局)在互信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有抵押的融資安排,一方以本幣為質押,獲取另一方等值貨幣。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把本幣互換想像成央行之間開立的一張“貨幣信用卡”。比如中歐雙方簽訂本幣互換協議後,當歐洲的銀行需要人民幣給企業支付從中國進口的貨款時,歐央行就可以動用這張“信用卡”,用即時匯率從中國人民銀行換取人民幣,到期之後,雙方再按原匯率換回貨幣並支付少量利息。

 

雙邊本幣互換在維護金融穩定、提供流動性支持、支持雙邊貿易和投資等多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以前中國企業在境外做生意,一般需要先把人民幣換成美元,再把美元換成對方的貨幣。匯率波動可能對利潤産生影響,還得交不少手續費。有了本幣互換,雙方做生意直接用本幣結算,既方便又免受美元匯率波動的影響。

 

問:近年來,我國本幣互換協議取得了哪些進展?

 

答:自本幣互換啟動以來,人民幣“朋友圈”一直在穩步擴容和深化。從範圍看,截至今年9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已與32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有效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覆蓋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主要經濟體及眾多新興市場國家。從規模看,本幣互換協議總規模約4.5萬億元人民幣,為全球提供了穩定的人民幣流動性。

 

問:本幣互換能夠為經濟發展帶來哪些促進作用?

 

答:本幣互換能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對於國際經貿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以中國人民銀行與巴西央行的本幣互換協議為例,2013年,兩國首次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人民幣互換資金規模為1900億元。近年來,中巴經貿關係日益密切,中國連續15年保持巴西最大貿易夥伴地位,巴西也是中國在拉美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今年雙方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有助於深化兩國貿易往來,增強市場信心,維護區域和全球金融穩定。

 

問:對企業生産,本幣互換將會産生哪些影響?

 

答:對於在海外生産經營的企業,做進出口貿易時,可向當地銀行申請獲取互換項下本幣資金,直接與客戶用人民幣或對方本幣報價和結算,鎖定成本利潤,不受美元匯率波動影響,生産經營更加穩定。企業借此能實現更精準定價,有利於對經營進行長遠規劃,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

 

問:對人民幣來説,本幣互換規模和範圍不斷擴大意味著什麼?

 

答:本幣互換規模和範圍不斷擴大,更多的國家和地區願意持有和使用人民幣,意味著人民幣國際認可度提升。

 

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本幣互換已成為全球金融安全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了各國的金融自主性和穩定性。未來,隨著中國人民銀行與其他國家(地區)中央銀行(貨幣當局)雙邊貨幣合作與互信水準提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穩慎紮實向前推進。(記者 吳秋余)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