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島到海南島——臺商臺青逐浪自貿港新機遇

“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後,將展現不同的風華。”近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參加2025年瓊臺經貿合作交流會的台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表示,海南的變化令他有驚艷之感,“無論是交通建設,還是其他基礎建設,這些年海南發展非常快。”

 

台灣工商界代表、台灣青年代表、在瓊臺商代表等150余名台灣嘉賓帶著對海南發展機遇的滿滿期待參與此次盛會。他們深入了解海南自貿港稅收優惠、投資便利化措施及重點産業發展規劃,考察澄邁、東方、儋州等市縣的特色産業,對接項目,共話合作。

 

政策新 機遇多

 

海南自貿港將於今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全島封關運作,這會為瓊臺交流合作帶來哪些機遇?海南省委常委尹麗波對台灣嘉賓介紹,封關運作之後,海南將是全球面積最大的自貿港,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交匯點,有望成為全球人員、物資、資金、信息等各種流量的巨大磁場;封關運作之後的政策舉措將更加優惠、更加便利,“零關稅”政策進一步升級,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進一步優化,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貿易管理更加寬鬆便利,監管模式更加精準高效。

 

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在會上表示,海南圍繞自貿港建設推出的貿易自由、投資便利、金融開放等方面的創新舉措,不僅為臺商臺企加快轉型升級、實現創新發展提供了寶貴機遇,也為臺商臺企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全球市場競爭提供了獨特平臺,描繪了新的畫卷。

 

新政策新措施不斷出臺,助力瓊臺交流合作。今年以來,海南先後修訂出臺“促進瓊臺交流合作30條”,從經貿交流、實習就業、創新創業、住房教育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成立台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為台灣青年參與自貿港建設提供一站式服務。

 

2019年,海南省首次舉辦臺商峰會。6年來,吸引省內外近千家台資企業參加,促成熱帶農業、海洋經濟、醫藥康養、加工製造等領域合作項目100多個。今年,“臺商峰會”更名為“瓊臺經貿合作交流會”,從更高水準、更深層次、更大範圍打造瓊臺兩地合作的橋梁和平臺。

 

空間大 潛力足

 

與會臺商看重海南的發展潛力。“臺商佈局全球,海南是我們一個重要據點。”許舒博説,海南雖然面積與台灣差不多,但是人口相對少,有廣闊的平原陸地和海洋資源,發展空間非常大,給人不一樣的未來的感覺。

 

許舒博表示,過去海南的臺商大部分從事農業,而現在的海南在農業、旅遊、新能源、電商和貿易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相信瓊臺之間未來會有更廣泛的合作,台灣高科技産業和加工製造業可以在海南深化融合。

 

在海南發展的臺商用親身經歷道出自己紮根當地的理由。“海南自貿港的政策優勢,無疑是我們選擇這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位於澄邁縣的瓊臺交流合作基地,盛翠(海南)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德雲説。他2019年來到海南發展翡翠玉石加工業務。“當前主要從緬甸進口優質的翡翠原石,在海南進行精細加工和生産,再將成品銷往海內外市場。”他説。

 

海南良好的創業環境,讓臺青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入駐海南省台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的台灣青年、海南天脊富世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軒豪表示,“中心提供了無微不至的服務”,從初期辦理手續的精簡快捷,到中心為公司精準對接農業企業和合作社、定期組織政策解讀會等,全鏈條服務非常到位。

 

區位佳 服務好

 

在東方市參加招商推介會和實地考察後,台灣嘉賓了解到,與越南隔海相望的東方市,是海南為數不多的一二三産全面系統協調發展的地區,擁有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天然良港八所港,正在建設高排港區31個10萬噸級及以下泊位,還有海南最大的通用機場,東方國際貨郵樞紐機場預計2027年建成投運。

 

考察期間,東方市重點打造的湘瓊先進製造業共建産業園(臺商産業園)引起了臺商們的注意。該産業園項目用地面積為146畝,整體規劃11棟建築物,包括1棟研發辦公樓和10棟標準廠房,總投資約12.59億元,重點打造製造研發、醫療器械、人工智能等産業集群。

 

臺商楊宇澤從事有色金屬再利用,著力發展工業的東方市是其關注的重點。“海南自貿港加工增值30%內銷免關稅政策,在全球範圍內都相當具有競爭力。”他表示,會再次來到海南深入了解政策落地細節,希望能在海南落地投資,將原料在海南進行加工,再銷往內地省份。

 

交流會上,臺商們紛紛諮詢東方市黃金珠寶玉石加工、碳權交易、總部經濟、辦公建廠用地等情況,5家企業現場簽約入駐湘瓊先進製造業共建産業園。

 

海南正以其獨特優勢吸引越來越多臺商臺青關注。“台灣與海南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希望台灣同胞多來海南,在領略海南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的同時,充分利用海南自貿港政策紅利和開放機遇,發揮台灣工商界優勢共創投資商機,實現瓊臺合作共贏。”尹麗波説。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