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國土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即將播出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24日經表決,通過了關於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10月25日設立為台灣光復紀念日。為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由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出品,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承制的6集紀錄片《國土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即將播出。

 

八十年前,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國土重光,對於台灣而言,是回家,是重生;對於中國而言,是勝利,是榮耀;對於世界而言,是正義,是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片共分《甲午之殤》《誓死保臺》《不屈抗爭》《山海同袍》《破曉曙光》《回歸祖國》6集,通過嚴謹的歷史考證和專家學者、親歷者的解讀,還原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史實,揭露日本侵佔並殖民台灣50年的殘酷剝削與壓迫,再現台灣人民心向祖國、對外來侵略始終不屈的民族精神,昭示中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是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歷史大勢。

 

攝製組輾轉十多個省市和台灣地區採訪拍攝,並赴中央檔案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國家圖書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福建省檔案館、日本國會圖書館、美國國家檔案館等拍攝大量的歷史文物和檔案文獻、日記、書信等,獲取了許多珍貴視頻,很多內容係首次披露。

 

紀錄片《國土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即將播出

 

本片展現了台灣少數民族起源於長江流域、與大陸的民族和族群同根同源的最新考古學成果;首次披露日本覬覦台灣的《樺山資紀日記》相關內容;完整呈現台灣同胞反抗日本強佔台灣的乙未戰爭的過程,還原當時駐臺清軍將領劉永福、吳彭年、楊泗洪等人聯合台灣士紳丘逢甲、“抗日客家三傑”吳湯興、徐驤、姜紹祖等一批台灣抗日誌士誓死保衛台灣的鬥爭,“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的愛國壯舉與悲壯場景,令人震撼動容。

 

紀錄片《國土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即將播出

 

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很多台灣同胞不願做亡國奴,主動申請恢復中國國籍並攜家帶口遷回大陸居住生活,《台灣人民恢複國籍》等檔案是台灣同胞堅守民族氣節的真實寫照。在全民族抗戰期間,台灣同胞抱著“欲救台灣必先救祖國”的信念,不避艱險、跨越海峽,來到祖國大陸支援抗戰,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台灣抗日誌士林正亨受重傷後寫給母親的家信、黃素貞為上前線忍痛將孩子送走的回憶手稿等珍貴史料,係首次公開。片中還採訪了93歲高齡的台灣義勇隊少年團團員劉惠敏,老人現場哼唱當年的隊歌。

 

紀錄片《國土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即將播出

 

本片還詳細介紹了中國共産黨團結培養台灣進步青年、指導島內抗日運動、推動台灣回歸祖國等重要史實,包括丘逢甲之子丘念臺曾赴中共中央駐地延安參觀學習、1937年毛澤東會見美國記者時明確表示“抗戰的最後勝利”要“包括台灣的解放”等,參與創建台灣共産黨的中共黨員翁澤生等人英雄事跡首次被搬上熒幕。

 

針對“台灣地位未定論”等謬論,本片首次披露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的美國白宮1943年12月1日發表的《開羅宣言》新聞公報草稿,挖掘了1942年國共兩黨共同開展反對“台灣國際共管論”輿論鬥爭並取得最終勝利的案例,用鐵一般的資料和歷史事實證明台灣回歸中國不容篡改和質疑。

 

紀錄片《國土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即將播出

 

本片還呈現了台灣光復後600多萬台胞祭祖告慰祖先、次年組織致敬團赴大陸拜謁中山陵、祭黃帝陵的盛況,介紹了遣返日本戰俘和僑民、改正台灣各縣市街道名稱、全面恢複國語教育等一系列去除“皇民化”、重建中華文化認同的具體措施,台灣歷史至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本片堅持“思想+藝術+技術”,實現了多方面創新。在敘述方式上,打破歷史類紀錄片的傳統敘述手法和單一敘事模式,採取歷史和現代雙線敘事的手法,通過歷史人物主故事和現代關聯來折射歷史,以小見大,以今喚古,以古映今;在展現形式上,融入AI元素,通過AI復原歷史人物、歷史場景,使歷史和現代人物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更形象化地展現主題。

 

紀錄片

 

《國土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

 

11月1日起

 

綜合頻道(CCTV-1)播出

 

11月2日起

 

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

 

敬請收看

 

紀錄片《國土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即將播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