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識平:中國市場強大“磁吸力”從何而來

辛識平

 

“中國第一展”廣交會歷經69載依然人氣爆棚,第八屆進博會按年計意向成交額再創新高,“雙11”吸引眾多海外品牌入駐平臺……最近,中國與世界的“雙向奔赴”,讓人們感受到合作共贏的陣陣熱潮,見證了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這裡有最新的産品:AI助聽器、賽博無人電動車、秘魯“沙漠脆脆莓”……進博會上,各國企業帶來461項新産品、新技術、新服務,其中200多項為全球首發。這裡有超高的人氣:廣交會上,來自223個國家和地區的超31萬名境外採購商到會,其中“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採購商增長近10%;今年有15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以及290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與進博會,參展企業較去年增加600余家,展覽面積和企業總數再創新高。透過一個個開放合作平臺,眾多互利共贏的故事正在書寫。

 

一名參展商感嘆,“在廣交會,你能找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一家外媒直言,“進博會的成功不能僅僅用面積或交易量來衡量,它是用各國參與、投入併為共享未來投資的意願來衡量的”。在四方賓客的紛至遝來中,在各國展商的參會熱潮中,中國作為“全球工商界投資興業的沃土”的含金量還在不斷上升,“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

 

有人曾用“磁吸效應”來形容中國市場的巨大魅力。14億多人口、全球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近1.9億戶經營主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今年有望突破50萬億元、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進口市場……這些都為中國市場的“超大規模”寫下生動注腳。在這裡,從細分的領域,到潛在的需求,都蘊含著廣闊的商機。無論是小直徑可控擴張血管支架等高新科技、人形機器人AEON的工業場景應用等創新服務,還是岡比亞腰果、布隆迪牛油果、洪都拉斯蝦等“土特産”,都能找到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中國市場之“大”,不僅在於體量之巨,更在於“以天下之利為利”的廣闊胸襟和博大智慧。“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這是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也是持續出臺的務實舉措,更是互利合作的生動實踐。

 

正如一家外企所説,“這裡有綠色轉型的‘剛需’機遇、産業升級的‘新質’機遇,以及中國企業‘出海’的‘協同’機遇”。從無人機翱翔的智慧農田,到機械臂舞動的智慧工廠;從繁忙的跨境電商平臺,到活力迸發的低碳未來社區;從不斷縮減的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到不斷擴容的免簽“朋友圈”……把目光投向高品質發展的實踐,更能發現,在改革開放大潮的激蕩下,在新質生産力發展的脈動中,中國為全球工商界提供更多發展機遇、良好營商環境、寬廣創新舞臺、綠色增長條件,為各國企業蓬勃生長提供堅實支撐和充足養分。

 

中國以開放之姿擁抱世界,世界也以堅定步伐走向中國。“中國市場足夠大、足夠開放,是我們充滿信心要深耕的市場”“放棄中國市場,等於放棄未來十年的增長門票”……真誠的話語,道出業界的心聲和共識。今年以來,從“組團”簽約到開啟“倍速”模式,一批重大外資項目接連落地中國,1到9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8921家,同比增長16.2%。眾多外資企業用實際行動表明,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匯聚百川千流,方有大海的波瀾壯闊。從南海之濱的廣交會上演“廣交世界,互利天下”的佳話,到黃浦江畔的“四葉草”見證東方之約;從“雙11”電商交易走向全球,到12月18日海南自由貿易港正式啟動全島封關……中國大市場的優勢不斷彰顯、潛力持續釋放、活力更加澎湃,中國與世界合作共贏的故事還將寫下更加精彩的篇章。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