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被“剪”掉的信譽
|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5-11-14 16:17:23 | 來源: 新華社 |
13日,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對於其紀錄片剪輯拼接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講話而誤導觀眾一事,向特朗普道歉,但拒絕特朗普方面提出的賠償要求。

這是11月4日拍攝的美國華盛頓白宮外景。新華社記者胡友松攝
分析人士指出,被稱作“拼接門”的此次事件讓BBC再次站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而這家老牌英國媒體此前已多次爆出有違新聞操守的“神操作”,BBC等西方媒體的公信力正日益被削弱。
英國《每日電訊報》本月披露的BBC內部備忘錄顯示,BBC《全景》欄目在去年10月播出的紀錄片《特朗普:第二次機會?》中,將特朗普在2021年1月6日“國會山騷亂”發生前所發表的講話中相隔50多分鐘的片段拼接到一起,從而讓特朗普看起來在煽動支持者參與騷亂。此事引發軒然大波,美國《紐約時報》文章稱BBC陷入數十年來“最嚴重危機”。BBC總裁和新聞部門首席執行官已于9日宣佈辭職。
然而,特朗普方面並未因BBC高層離職而善罷甘休。特朗普的法律團隊9日致信BBC,要求後者撤回相關紀錄片、道歉並作出合理賠償,否則將索賠10億美元。12日,白宮方面表示,特朗普外部團隊已對BBC提起訴訟。
BBC發言人13日説,公司董事會主席薩米爾·沙阿已致信白宮,稱他本人和公司為剪輯特朗普講話道歉,BBC不會重播這部紀錄片。沙阿説此事是“判斷失誤”,不過,他表示“不存在提起誹謗訴訟的依據”,BBC拒絕賠償要求。

這是8月2日落日時分拍攝的英國倫敦塔橋。新華社發(王沐晗攝)
成立於1922年的BBC一直以西方老牌主流媒體自居,自詡全球辨識度高,是英國“軟實力”的體現。然而,BBC此前已有多次“造假”的不光彩記錄。
1995年,BBC《全景》欄目主持人馬丁·巴希爾對戴安娜王妃進行了獨家專訪。隨後,一項獨立調查發現,巴希爾使用偽造銀行帳單等欺騙性手段獲得採訪機會,並在事後掩蓋事實。2021年,BBC公開致歉並表示將不再重播該訪談。
2011年,BBC監管機構英國廣播公司信託會發現,BBC一檔紀錄片中展示印度班加羅爾一家服裝工廠雇傭童工的畫面“不真實”。
2023年,多名受雇于BBC的記者指責BBC未能在巴以衝突報道中保持中立,他們認為,與報道巴勒斯坦人境遇相比,BBC在人道對待以色列受害者方面投入了更多努力,且沒有向受眾提供有關巴勒斯坦苦難歷史的重要背景。
近年來,BBC更是因為不當剪輯和拼接被頻頻“打臉”。據英國《每日電訊報》披露,早在2022年,BBC就在《新聞之夜》欄目中拼接特朗普演講,當場遭到嘉賓質疑。日前,BBC還承認正在調查一個針對其不當剪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演講的指控。
BBC的“拼接門”和“黑歷史”,讓世界對西方媒體的公信力進一步産生質疑。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10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BBC等西方媒體長期善於“顛倒黑白”,以工業規模化大批量製造假新聞,“政治指令與編輯花招已成為假新聞的主要驅動力”。
輿論認為,這起風波不僅暴露出BBC在新聞編輯與監管體系上存在漏洞,也可能對其作為英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的地位構成嚴重衝擊。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制播假新聞、散佈假信息等有違職業道德和操守的行為只會讓這些西方媒體招致更多的國際反感,加速其信譽破産。
不過,英國政府依然選擇為BBC站臺。英國政府發言人10日表示“政府不認為BBC存在制度性偏見”,英國首相斯塔默則明確表示,“有些人寧願BBC不存在……但我不是其中之一”。
新華社倫敦電 記者鄭博非 于艾岑
新聞推薦
- 中國市場強大“磁吸力”從何而來2025-11-13
- 法網恢恢:大陸雷霆之勢讓“台獨”分子生存指數“歸零”2025-11-13
- 第二十一屆桂臺經貿文化合作論壇聚焦兩岸人工智能合作新機遇2025-11-13
- 彩雲之南·紅河有約——台灣青年紅河行:以文化為橋,促心靈契合2025-11-13
- 當年隔海空對月 今朝共舞手足情——台灣高山族華安二十九年圓夢記2025-11-13
- 總臺紀錄片《國土重光》引發熱議 臺青:傳遞歷史真相、傳承愛國精神2025-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