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是對焦裕祿的最好告慰

2017-03-29 15:44:4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春曉

  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估並經河南省政府批准,蘭考縣成為河南省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後首個脫貧的貧困縣。3月27日,河南省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宣佈了這一消息。

  對83萬蘭考人來説,蘭考摘掉貧困帽,是值得歡欣的一天。“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這一刻,若焦裕祿泉下有知,恐怕也會含笑九泉。遙想當年,焦裕祿帶領蘭考幹群治理“三害”:澇、沙、鹼,就是要改變蘭考面貌,讓蘭考人過上好日子。如今,50多年過去了,蘭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面貌。

  説到蘭考脫貧,不得不提一些背景。比如,2014年5月,蘭考縣委、縣政府做出“三年脫貧、七年小康”的莊嚴承諾。從2014年5月到現在,將滿三年,蘭考提前摘帽,是真抓實幹拼出來的。

  這背後,離不了中央支持——2014年,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將蘭考作為聯繫點,一年之內,兩次親赴蘭考指導工作。有個細節是,去年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切塊下達投資計劃的河南省社會事業項目共4個領域、16個專項、823個項目,安排中央預算內資金171640萬元。其中,蘭考縣共涉及26個項目、資金5153萬元。

  還應該看到,沒有一代代蘭考人接力奮鬥,就沒有蘭考的今天。蘭考人有改變家鄉面貌、由窮變富的強烈要求,就像在土地上佈滿幹柴一樣,只要迸出一個火星,就可以燃起熊熊烈火。在脫貧路上,蘭考人有幹勁,有想法,也有智慧,他們根據自身特點,走出了一條值得剖析的脫貧之路。從“外出要飯”到“向國家要飯”,再到“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蘭考人矢志不移,向貧困宣戰,用聰明才智擺脫了貧困。

  脫貧是對焦裕祿的最好告慰。當年,焦裕祿深有感觸地説,這裡有36萬勤勞的人民,有烈士們流血犧牲解放出來的90多萬畝土地,只要加強黨的領導,就是有天大的艱難,也一定能殺出條路來!在焦裕祿帶領下,蘭考面貌大有改變,但遺憾的是,直到焦裕祿病逝,蘭考仍未走上致富路,如今蘭考脫貧致富,無疑可告慰老書記。

  脫貧也是對焦裕祿精神的傳承。焦裕祿履新蘭考時這樣説道:“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鍊人。請組織上放心,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我決不離開這裡。”“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就是焦裕祿精神。正因傳承並弘揚焦裕祿精神,蘭考才能蹄疾步穩,提前摘掉貧困帽。

  更應該看到,脫貧不等於致富,致富也不等於小康。從摘掉貧困帽到全面建成小康,仍有不短的路要走,這就需要賡續焦裕祿精神,而不是拋棄焦裕祿精神。正如總書記所稱,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焦裕祿精神都永遠是億萬人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我們艱苦奮鬥、執政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永遠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

  焦裕祿當年親手栽種的泡桐已經壯碩而茂密,有人冠以焦桐。睹物思人,儘管斯人已去,但精神長存。只要不忘初心,秉承“要記得為人民留下些什麼”的囑託,不獨83萬蘭考人可過上更美好的生活,13億中國人對幸福生活的期待也能更有著落。在蘭考調研指導時,習近平曾對當地幹部説,要深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焦裕祿同志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我們能為後人留下些什麼?如果每個官員都能給出響亮回答,我們實現民族復興的進程就會更快一些。(文/秦寧)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