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論新視野】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

2018-02-11 15:58:05|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網站|編輯:趙春曉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強調“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恰逢《共産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發表170週年。重溫《宣言》的核心思想、基本原理和指導作用及其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巨大影響,對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無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眾所週知,《宣言》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之作,具有劃時代意義。它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産階級政黨——共産主義者同盟起草的一個完備的理論和實踐的綱領,1848年2月在倫敦出版,標誌著馬克思主義作為成熟的科學理論正式誕生了。170年來,《宣言》用200多種文字、數百種版本,影響波及全世界。這在世界學術理論領域是絕無僅有的。恩格斯在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説:“《宣言》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著1848年以來現代工人運動的歷史。現在,它無疑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有國際性的著作,是從西伯利亞到加利福尼亞的所有國家的千百萬工人共同的綱領。”在20世紀,由《宣言》奠定的馬克思主義,由理論變成實踐,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形成了一個讓資本主義世界膽戰心驚的社會主義陣營。《宣言》也必將對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産生重大影響。

  在我國,從20世紀初一些進步人士就開始向國人介紹《宣言》,並且多次翻譯出版了《宣言》的部分內容,傳播其重要思想。直到1920年8月才全文出版了由陳望道翻譯的《宣言》中文版。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我國老一輩革命家,就是通過這個最早的中譯本《宣言》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周恩來曾經回憶道:“我最早讀到的陳望道翻譯的《共産黨宣言》,這個譯本雖然有些缺點,但基本原理大體是正確的。”在他病重期間還向陳望道詢問《宣言》第一版出版的情況。《宣言》在我國先後出了10多種版本。1964年,中央編譯局參照《宣言》的德文版和恩格斯親自審閱過的英文和法文本,對《宣言》的中譯本進行了較大的、週詳的校譯,使之成為在我國流傳最廣和影響最大的譯本。同時,還出版了多種少數民族文字的譯本。沒有《宣言》就不會有國際共産主義運動,也就不會有我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更不會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由《宣言》所奠定的馬克思主義學説,之所以對人類社會和歷史發展發生如此巨大和深刻的影響,就因為它是科學的理論,它靠真理和正義的力量征服了人心,並贏得了世界上千千萬萬人們的信仰。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來的情況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這個《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説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説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這些論斷,在今天依然是正確的。馬克思主義這些基本原理,至今仍然沒有過時,用西方學者的話來説,“是不可超越的”。當然,這些基本原理在實際運用中會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

  《宣言》中闡述了哪些基本原理,人們從不同角度進行過很多的探討,也做過各種概括,推動了對《宣言》的深入研究。筆者想就《宣言》闡述的基本原理作如下簡要概括:

  第一,關於人類社會結構及社會運動規律的思想。《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寫道,“貫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個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産以及必然産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1888年英文版序言又指出,“構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産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産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賴以確立的基礎,並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這一歷史才能得到説明”。這就是1859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所闡述的關於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矛盾運動以及社會形態及其更替規律的基本思想。關於“兩個必然”、階級和階級鬥爭以及共産主義基本特徵等等,都是從這個基本思想派生出來的原理,或者説是它的展開。正如列寧在評價《宣言》時指出的:“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徹而鮮明的語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觀,即把社會生活領域也包括在內的徹底的唯物主義、作為最全面最深刻的發展學説的辯證法、以及關於階級鬥爭和共産主義新社會創造者無産階級肩負的世界歷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論。”

  第二,關於“兩個必然”的原理。這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用上述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矛盾運動及階級關係而得出的科學結論。資本主義制度在其發展過程中,曾創造過輝煌業績,起過重大的歷史作用,但是,同任何事物的發展一樣,資本主義在自己生命途程中同時包含著自身的否定因素。《宣言》深刻地剖析了資本主義的生産力與生産關係、資本與雇傭勞動的關係,得出結論説:“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産階級賴以生産和佔有産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産的是它自己的掘墓人。資産階級的滅亡和無産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兩個必然”的原理。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更明確地指出,“《共産黨宣言》的任務,是宣告現代資産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宣言》中闡述的這個無可辯駁的結論,令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膽戰心驚,但讓世界無産階級歡欣鼓舞。當然,資産階級的滅亡和無産階級的勝利,並不是短時期可以實現的,它是一個隨著生産力的高度發展和生産關係不斷變革的歷史過程。

  第三,關於階級存在和階級鬥爭的原理。這個重要思想,象一條紅線一樣貫穿《宣言》的始終。恩格斯在談到關於人類社會基本矛盾及階級鬥爭規律時,不只一次地強調這個發現是屬於馬克思的。他説,“在我看來這一思想對歷史學必定會起到象達爾文學説對生物學所起的作用”。《宣言》結合當時的革命形勢和對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剖析,開宗明義地指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清楚地指明瞭,階級和階級鬥爭是一個長期存在的歷史現象,是一個客觀的存在。後來,隨著摩爾根《古代社會》和其他研究遠古時代的論著的發表,恩格斯晚年把“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改為“有文字記載的全部歷史”,就是説,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存在過一個沒有私有制,沒有階級的社會,階級是社會生産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是以多麼嚴謹的科學態度來對待這個重大理論問題的!今天的世界雖然發生了諸多變化,但仍然是一個存在階級的世界,這個客觀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我們只能對它做出符合客觀實際的新的説明,而不可能完全否定它。

  第四,關於共産主義基本特徵的原理。這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矛盾和階級關係而得出的重要結論。這些基本原理包括政治的、經濟的和思想的,《宣言》都作了極為深刻而精闢的闡述。在這裡,著重講一下共産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徵,即關於消滅私有制的思想。空想社會主義者已經認識到,私有制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弊病的“根源”,並開始從理論上思考消滅私有制的問題。馬克思和恩格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科學地闡明瞭私有制的發生、發展和社會本質,解決了空想社會主義者提出而不能解決的任務。《宣言》指出:消滅私有制不是某個世界改革家所發明的,“這些原理不過是現存的階級鬥爭、我們眼前的歷史運動的真實關係的一般表述。廢除先前存在的所有制關係,並不是共産主義所獨有的特徵。”“共産主義的特徵並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産階級的所有制。”因為現代資産階級私有制是建立在階級對立之上、建立在少數人對多數人的剝削之上的産品和佔有的最後而又最完備的表現。不廢除資産階級的私有制,無産階級就不可能真正獲得解放,更不要説解放全人類了。共産主義這一基本特徵,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的,不管你承認與否。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於生産力發展水準還較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還允許私有制的存在和發展,還必須實行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政策。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和共同富裕的這兩個根本原則,我們就可以一步一步地建成社會主義,最後過渡到共産主義。

  第五,關於人的自由發展的原理。這是《宣言》第二章的一個結論性的判斷:“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産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對於這一重要原理的理解,在理論界存在著歧義。比如有的學者,離開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僅僅突出一個“人”的問題,試圖把馬克思主義歸結為人道主義,這是極其片面的。首先,這個原理作為《宣言》的一個結論性觀點,它是同《宣言》所闡發的整個思想內在的聯繫在一起,是以唯物史觀分析人類社會發展史以及資本主義社會矛盾運動而得出的結論。如果脫離開《宣言》的整體思想,或者捨棄這句話的前半句,那麼對“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論斷就可以作出各種不同的解釋。其次,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個隨著生産力發展而不斷進步的過程。如前所説,過去的歷史發展是同有限的社會生産相伴隨,所以人們獲得自由的程度和需要滿足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只有當社會生産力和社會關係發展到比較高的階段,達到階級和人剝削人的現象消滅的時候,才能達到每個人的自由發展的境界。再次,與上述相聯繫,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歷史進步過程,它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否則,離開社會主義事業,人的自由發展只能流於空談和空想。因此,人的自由發展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徵,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給它以很高的評價。

  為了加深對上述思想的理解,我援引一段恩格斯在逝世前一年給意大利《新紀元》週刊的題詞。1894年1月,該週刊致信恩格斯,請他用簡短的字句來表述未來社會主義紀元的基本思想,以區別於詩人但丁所説的“一些人統治,另一些人受苦難”的舊紀元。恩格斯回復説:要用幾句話來概括未來社會主義紀元的基本思想,幾乎是不可能的。經過考慮後,除了《宣言》中的“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産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句話之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適的了”。從中不難看出,恩格斯把人的自由發展看成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看成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結果。

  第六,關於經濟全球化的思想。經濟全球化近三十年來特別流行,不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不論在領導管理層還是在學者中,都成為時髦的話題。全球化是怎樣興起的,實質是什麼,未來發展趨勢怎樣?很多人各持一詞,見解不一。經濟全球化思想,實際上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在《德意志意識形態》、特別是在《共産黨宣言》中提出並做了科學地闡明的,在以後的論著中也有論及。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資本主義發展史和資本的本質時,闡述了資本擴展必然形成世界市場,也就是形成經濟全球化。《宣言》指出:資産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産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産是如此,精神的生産也是如此。”世界市場是由資産階級主導的,它在推動資本的擴張和産品的銷售的同時,必然推行他們的意識形態,而且把他們服務於資本擴張的思想觀念説成是“普世價值”。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必將是世界無産階級的聯合,因為隨著貿易自由的實現和世界市場的建立,隨著工業生産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條件的趨於一致,各國人民之間的民族隔絕和對立日益消失了。這就為無産階級的國際聯合創造了條件。“聯合行動,至少是各文明國家的聯合行動,是無産階級獲得解放的首要條件之一。”沒有國際工人階級的共同行動,共産主義的實現是不可能的。當然,由於各國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不同,或者過多地考慮本國工人自身的利益,這種聯合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但從發展趨勢來看,無産階級的國際聯合最終是能夠實現的。

  當今的全球化,與馬克思生活時代的全球化有很大的不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就其實質來説,它仍然是資本主義主導的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是客觀的歷史發展趨勢,存在於這個時代的社會主義國家也不可能超越這種客觀現實,而只能通過或者説利用當今的經濟全球化來發展社會主義,來取得新的科技成果,發展自己的經濟,推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因此,拒斥經濟全球化是不現實的,而全盤接受這种經濟全球化也是危險的。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參加當今的經濟全球化,但又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融入但不被融化”,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這不僅在經濟方面,而且在政治、文化方面也應如此。只有這樣,才能在當今時代複雜紛紜形勢下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

  筆者把《宣言》所包含的基本原理概括為六個方面,其實還遠不只這些。例如,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原理和無産階級政黨理論等,也都非常重要,內容也極為豐富。這些寶貴的思想財富,也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總之,《宣言》是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儘管時代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它的真理的光輝,依然照耀著社會主義的征程。只要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和階級對立還存在,只要地球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矛盾沒有得到真正解決,《宣言》的思想就不會過時。

  在《宣言》中,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用剛剛形成的唯物主義歷史觀,深刻地闡明瞭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闡明瞭資本主義社會矛盾及其運動的特殊規律,對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作出科學的預測,為工人階級擺脫剝削和壓迫,實現人類解放指明瞭正確方向。這就是《宣言》的理論價值之所在。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人類作出的偉大理論貢獻,是歷史上其他思想家們可望而不可及的。

  共産主義理想的實現是一個長期的充滿鬥爭的歷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決不是“渺茫的”,它是一個由一系列相互銜接的發展階段構成的“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共産主義是未來,也在當下。當今,我們實行的以公有制為主體,消除兩極分化,關注民生,注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等等,都包含有共産主義的因素。正是這些因素的逐漸擴大,才使我們一步一步地接近共産主義的理想社會。工人階級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長遠利益與當前的利益是有機統一的,正如《宣言》所説,“工人階級為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鬥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把兩者割裂開來或對立起來,在理論上是荒謬的,在行動上是有害的。黨的十九大強調:“革命理想高於天。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黨要領導人民完成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就必須將《宣言》所闡明的基本原理同時代特徵和具體國情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凝聚起牢不可破的精神力量。

  (作者:靳輝明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教授,馬列所原所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