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书写新时代新生活

  ◎何燕敏

  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文化”,在第8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 ,对未来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系统阐述,提出具体要求。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深感未来任重而道远,只有踔厉奋发,在时代的召唤中踏实耕耘,才能不负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给我们艺术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要满怀深情地把中国人民在伟大实践中的一个个生动故事,塑造成具有充满时代感召力的艺术作品,这是我此时最想表达的心愿。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要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文艺工作者必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紧跟时代的创新创造能力。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文艺作品就不会有感召力,文艺作品的感召力一定是由思想高度和艺术创造的高度共同构成的。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创作者既要不断加强自身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学习,也要不断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我们的作品既要塑造历史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更要塑造当代生活中自强不息的人民。这样的作品才能展示出一个充满历史主动精神又具有智慧和力量的可信中国;这样的作品才能引导人们知史爱国,自信自豪;这样的作品才能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蓬勃的朝气和追梦圆梦的时代样貌。

  我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多年来始终把坚持主旋律创作当成自己追求的目标。回顾这十年,我2012年创作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无限热爱内容的歌舞诗剧《呼伦贝尔大雪原》;2013年创作以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为内容的歌舞诗剧《红山之光》;2015年创作以阿尔山三角山哨所边防英雄为题材的音乐剧《相思树》;2017年创作以环境保护为题材的寓言舞剧《库布其》;2019年创作以内蒙古骑兵为历史题材的舞剧《骑兵》;2020年创作以民族团结为题材的音乐剧《阿克苏之爱》;2022年创作以乡村振兴为题材的杂技剧《我们的美好生活》等一系列舞台剧作品,我十分感慨并深刻体会到一名文艺工作者只有把自己的视角和情感融入人民,把思想和创新融入艺术创作,把责任和追求融入伟大的时代,才能让作品展现出巨大的精神能量,才会让人民真正喜爱。

  我想文艺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以美沟通心灵,以诚记录时代的,只要我们心中有担当,坚持不懈用创新的艺术语言表现新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文艺工作者就一定会在新时代有新的作为。

  (作者系国家一级导演、内蒙古舞蹈家协会主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广告
   第04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5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6版:特别策划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兴安
   第09版:出彩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北国风光
   第12版:收藏
让民族团结故事代代相传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书写新时代新生活
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实践经验与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