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厚濤:兩岸關係開啟新征程 和平統一再譜新篇章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timg (2)

鐘厚濤  中評社網絡資料圖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民族的共同願望,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的歷史責任和神聖使命。黨的十九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引領下,兩岸經貿關係穩中有進,兩岸民間交流日趨熱絡,兩岸青年交流逐步往縱深方向發展。

 

兩岸關係的發展,既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為祖國和平統一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底線,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一個中國原則的關鍵地位。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台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

 

台灣民進黨當局由於意識形態作祟,始終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一個中國原則,導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被蒙上沉重陰影,兩岸官方交流也全面停擺。在大是大非原則性問題上,中國大陸不會有任何妥協和讓步,這也向台灣當局發出了明確的警示信息:即臺當局未來要想順應島內主流民意妥善處理好兩岸關係,重新恢復兩岸官方交流,唯一的化解之道就是早日接受“九二共識”,舍此別無他途。中國大陸在堅守底線的基礎上,還不斷強化同島內所有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黨、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交流互動,這也進一步在兩岸之間凝聚和擴大了反對“台獨”、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識。

 

  二是遏制“台獨”分裂行徑,防範化解臺海重大風險隱患。

 

長期以來,“台獨”分裂勢力一直是臺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最大威脅,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了重大變數。特別是民進黨重新在島內執政以來,始終拒不接受“九二共識”,拒不放棄“台獨黨綱”,反而通過“文化台獨”、“教育台獨”、“社會台獨”等方式加速佈局“去中國化”進程,限制和阻撓兩岸各項正常交流,妄圖削弱甚至切斷兩岸之間的歷史文化連接,讓台灣同胞“只知有台灣而不知有中國”。對於“台獨”分裂勢力的種種卑劣行徑,中國大陸一直保持著洞若觀火的警覺心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指出,“確保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核心利益,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必須繼續反對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主張和活動,不能有任何妥協”。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示“六個任何”,強調“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並重申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和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

 

面對近年來“台獨”分裂勢力的蠢蠢欲動,中國大陸積極防患于未然,並在關鍵時刻果斷出擊,給“台獨”分子以有效震懾。中國人民解放軍相繼舉行了多輪軍事演習,果斷出動轟-6K等戰機連續“繞島巡航”。中國大陸一系列行動,有效挫敗了多項“台獨”分裂圖謀,強烈震懾了“台獨”分裂勢力的囂張氣焰。與此同時,中國大陸還採取多項措施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在臺海興風作浪,防止島內外各項勢力與外部介入因素勾連、沆瀣一氣,堅定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三是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堅定不移為兩岸同胞謀福祉。

 

兩岸血脈相連、水乳交融,雖然歷經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但兩岸民眾的命運始終緊密關聯,息息相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陸和台灣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我們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強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強調,“我們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

 

“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在十九大報告精神指引下,中國大陸相繼出臺多項惠臺政策。今年2月,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聯合發佈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措施”)。這些措施的出臺,給台資企業和台灣同胞帶來了巨大機遇和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在中央政策的導引下,各部門、各地區也積極跟進,並結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推出了多項落地細則。截止目前為止,全國共有18個省的40個地方以及1家央企出臺了具體惠臺措施,包括上海“55條”,福建省“66條”,廈門“60條”等等。這些舉措的不斷出臺,受到了廣大臺企臺胞的熱烈歡迎,既有利於協助台資企業降低生産經營成本,加快轉型升級,“臺商搭電商”,拓展內需市場,獲得更多商機,也有利於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條件,搭建更寬廣舞臺,並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

 

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中國大陸也為廣大臺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一些台資企業利用中歐班列這一穩定高效的物流新渠道將産品運往歐洲,瞬間打開了更大的市場。一些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聯手,共同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項目。此外,在今年11月上旬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國大陸還以“台灣親”為主題,專門為廣大臺商設置了台灣區。在臺當局有意干擾情況下,廣大臺企依然踴躍報名,有近百家臺企參與盛會,其中超過1/4都是從島內跨海而來,其餘72家為大陸臺商,分佈于電子、智慧、醫療、食品、服務等五個展區,展區面積共計2253平米,這也充分展現了廣大臺商主動西進大陸、願意融入到大陸發展的浪潮中來。

 

  四是全面落實“兩岸一家親”理念,推動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有著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連結、共同的願景”,“台灣同胞因自己的歷史遭遇和社會環境,有著自己特定的心態,包括特殊的歷史悲情心結,有著強烈的當家作主‘出頭天’的意識,珍視台灣現行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希望過上安寧幸福的生活。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我們完全理解台灣同胞的心情”。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岸一家親”理念,兼具情理法多種意涵,深刻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為了將“兩岸一家親”理念落至實處,中國大陸換位思考,想台灣同胞之所想,急台灣同胞之所急。為了給在陸臺胞提供更為便利快捷的生活工作環境,中國大陸在充分前期調研的基礎上,適時推出發放台灣居民居住證。為了解決金門同胞吃水難的問題,中國大陸克服多種困難,鋪設專門管道,向金門供水,兩岸同胞期許多年的“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的夢想終於得以實現。中國大陸的一系列舉措,也贏得了台灣同胞的高度讚譽和充分認可。當然,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熨平心理創傷需要親情和時間,未來大陸將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耐心細緻、持之以恒地做台灣人民工作,不斷增進兩岸同胞福祉,不斷促進兩岸社會文化融合。

 

  五是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推動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歷史反復證明,民族強盛是兩岸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亂是兩岸同胞共同之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在邁向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台灣同胞不應該缺席,也一定不會缺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專門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國人共同的夢想”,並呼籲包括港澳臺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把民族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青年昭示著民族的希望,代表著國家的未來,承擔著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中國大陸高度重視兩岸青年交流工作,不斷創造條件為台灣青年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等搭建更為寬廣的舞臺。在大陸各項善意的感召下,據調查,台灣青年西進大陸的意願不斷高漲。此外,今年到大陸求學的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呈現倍數增長態勢。台灣青年人的表現,不但無情地打臉了蔡英文所謂台灣青年人是“天然獨”的不實説法,也再次證明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將兩岸分裂開來。兩岸青年交流的不斷深化,已經成為兩岸關係發展史上最為靚麗的一道風景線,勢將為國家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根本上説,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這是在總結歷史規律和兩岸關係發展經驗基礎上作出的科學論斷。“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相信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台灣同胞對於大陸的向心力也將與日俱增,兩岸將以強大的民意基礎作為支撐,共同把握大勢,持續增進融合,不斷推動兩岸關係克難前行,攜手譜寫振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篇章。(作者鐘厚濤,為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