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臺企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紛紛有序復工復産 “我們持續看好大陸市場”

寒冬已去,春光漸好。大江南北,機器在鳴響,工人在勞作,新的項目在落地……各地台資企業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紛紛有序復工復産,不少企業緊抓時機擴大佈局,顯示出廣大臺商臺企持續看好大陸市場與兩岸融合發展前景。

 

2月21日,江蘇淮安,一場遠程視頻連線會議,簽下了一個總投資5000萬美元的項目——台灣南寶集團碳纖維項目,預計可年産千萬件可熱塑可固碳纖維異形零配件。這個開年大單,體現出了臺企持續投資的信心,也是廣大臺企復工復産、同心戰疫的縮影。

 

  嚴控風險,兼顧防疫復工

 

為了按計劃復工,臺企遠紡工業(無錫)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德光1月29日就從台北返回無錫。2月10日是公司復工第一天,仍居家隔離的魏德光通過視頻會議和微信、電話,遠程佈置復産與防疫,開始了忙碌的工作節奏。

 

“復工復産前以及生産過程中廠區環境消毒殺菌、返廠復工人流管控、配備疫情防護用品……這一系列防控措施必須嚴格執行到位,因為員工的安全是第一位的。”魏德光説,公司安排班車接送員工,上車前量體溫,入公司前再次測量,到公司後4小時測量一次;就餐時一人一桌,避免聚集;公司還設立了隔離中心,並與相關醫療單位保持聯繫。

 

“在團結一致中迎來了第二個14天,沒有疑似病例,沒有供應危機,只有堅定生産……”臺晶(重慶)電子有限公司發給全體員工的一封公開信展示了公司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發展的成果。這得益於公司嚴格的防疫措施:一般訪客等均謝絕來訪,應聘人員實施延遲招募,餐飲服務商、外包商採取特定區域活動限制,實施“崗前、崗中、崗後溫度測量,佩戴口罩”的管控措施……疫情發生後,公司迅速召開緊急會議成立疫情防控應急指揮小組,由總經理擔任指揮長,並制定應急方案,多舉措開展防疫工作。

 

各地臺企嚴格將防疫措施落實到員工吃、住、行、車間管理等各環節,嚴控傳染風險,做到了疫情防控、生産經營兩不誤。在台資大省江蘇,規模以上臺企復工率超過99%;截至3月10日,上海市生産型台資企業復工率已達92%;截至3月13日,廣西全區台資企業復工復産率達83.2%,規模以上企業已全部復工復産;截至3月16日,湖北全省共有62家臺企復工復産……

 

“目前員工返崗率達到95%,産能也恢復到了90%左右。”魏德光説,“製造業是務實的行業,我們每個禮拜都會根據疫情形勢修正預測。總體來看,大陸市場的需求依舊在,我們公司上下游産業都有,現在就是期待全球疫情好轉,把損失的訂單都能搶回來。對此,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立足需求,保障同等待遇

 

測量體溫是工廠防疫的重要措施,但在富士康科技集團南寧科技園裏,這倒成了個難題:員工數量龐大,人工手持測溫槍,工作量大、速度慢、精確度低,還容易造成員工聚集,增加交叉感染風險。

 

南寧市江南區政府了解情況後,安排疾控部門專人駐點服務,第一時間排除隱患,並協調解決手持測溫槍效率低的問題。2月23日,5G熱成像人體測溫系統正式在園區大門啟用,實現自動化測量和預警,為員工出入增添了一道“安全門”。

 

疫情發生以來,各地政府實地了解臺企需求和困難,靠前服務,做好防疫物資保障,盯緊企業用工缺口,打通物流和上下游供應鏈,協助臺企克服疫情影響,保障臺企同等待遇,提振發展信心。

 

3月5日10點57分,滿載550名貴州銅仁市碧江區務工人員的G2194次列車從銅仁高鐵南站準時發車,19點50分抵達昆山南站。到站後,100余人乘坐大巴直達淳華科技(昆山)有限公司,這是這家臺企期盼多時的復工人員。為了最大限度降低返程途中的疫情傳播風險、助推企業加快復工復産,江蘇多地為臺企定制“復工專列”“長途定點包車”“復工包機”,並提供財政補貼。

 

幫助企業解決用工困難、強化金融支持、穩定企業供應鏈、支持重大項目建設……江蘇省針對臺企復工難點,出臺了10條“幹貨”滿滿的政策措施;浙江省臺辦協調金融機構為臺企提供合計150億元人民幣授信額度,並推出減免利息、免收相關手續費等措施;江西省臺辦建立“每日一報”制度,及時掌握臺企復工復産動態,並對所有已復工的重點臺企派出“一對一”專員對口服務。

 

  化危為機,看好大陸市場

 

疫情擋不住信心,距離隔不斷合作。3月2日,一場福州、泉州、高雄三地視頻連線的特殊簽約,為閩臺深化融合發展又添一樁佳話。通過“雲簽約”的方式,總部位於台灣的國喬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500億元新台幣的項目,正式落地泉港石化工業園,預計建成後年産值可達百億元人民幣。

 

“公司一直在尋找到大陸發展的投資機會,看中的是泉港雄厚的石化産業基礎、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良好的發展空間。”該公司董事長楊品正説,福建推出一系列惠臺惠企政策舉措,“親商、安商、重商、富商”的投資環境更堅定了投資信心,“我們將以此為契機,落地生根,並進一步尋求合作新空間。”

 

疫情帶來危機,也給一些臺企帶來難得機遇。廣州臺商陳鴻傑目睹了春節期間口罩短缺的現象,便騰出自有醫藥企業廠房,轉産口罩。受惠于當地政府為企業開闢的綠色通道,生産資質、設備、原料、産品送檢、審批發證等,10多天搞定,目前日産能已超過10萬隻。“如果沒有當地政府的高效協調和貼心服務,也很難做到那麼快速地建成口罩廠,這次疫情讓我感受到兩岸融合發展、高效合作的具體成效。”陳鴻傑説,“未來我還是非常看好大陸市場,尤其這次危機面前,各産業積極轉型面對,讓我信心倍增。”

 

上海社科院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開展的一項面向50多家台資企業的調研結果顯示,台資企業復工復産進展迅速,産能恢復較快,對於經濟全面恢復有信心。受訪企業均認為需要加大轉型升級力度以應對新的經濟形勢。盛九元分析説,大陸陸續出臺的“31條措施”“26條措施”等政策,為臺商參與大陸經濟發展創造更好條件。疫情之下,大陸各地政府積極應對也為在陸臺商帶來利好、增添信心。這正説明,大陸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仍會是臺胞臺企投資興業的最佳選擇。

 

“疫情是一時的,大陸的優勢沒有改變。”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李政宏説,“大陸産業鏈完備,技術工人水準高,在很多領域都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一系列國家戰略相繼實施,帶來豐富的投資機會。疫情之下,政府也積極主動出臺很多扶持政策,讓臺商享受同等待遇。所以我們持續看好大陸市場。”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