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舉行的主題為“推進中國汽車産業現代化”的高層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與會指出,工信部將試行研究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相關政策,指導地方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保障汽車産業穩定運行。
辛國斌表示,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産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是各國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戰略選擇。
2022年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一年,年銷售首次突破1000萬輛,同比增長63.6%,中國繼續實施財稅金融、積分管理、道路通行等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行業企業加快創新步伐,産業發展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
一是市場規模快速增長。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售688.7萬輛,同比增長93.4%,佔到全球銷量的61.2%。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汽車新車總銷量的25.6%,提前三年完成2025年規劃目標。
二是供給品質有效提升。量産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到了300Wh/kg,純電動乘用車百公里平均電耗下降到12.35度,大算力晶片實現裝車應用。中國品質協會調查顯示,新能源汽車用戶滿意度首次超過燃油汽車。
三是産業生態持續優化。累計建成充電樁521萬個、換電站1973座,形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充換電網絡。同時,我們還建設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10056個,地級行政區覆蓋率達到99%,基本上實現了就近回收。盲目投資、無序發展情況得到初步遏制,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多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央領導同志關心支持,各有關部門通力協作、主動作為,全行業矢志創新、辛勤耕耘的結果。
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共同應對解決。技術創新方面,電動化領域的車輛安全性、低溫適應性還需進一步提升。智慧化領域的自動駕駛系統可靠性,還需要充分驗證。支撐條件方面,鋰、鈷、鎳等上游資源穩定供應能力有待加強,居民小區、高速公路、農村地區充換電設施還有短板。國際形勢方面,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威脅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影響國際交流合作。同時,今年以來國內汽車消費相對低迷,産業穩定運行的壓力增大。
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與相關部門一道加強統籌、綜合施策,築牢發展基礎,深化開放合作,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
一是支持技術創新。發揮龍頭企業、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作用,支持開展高安全、全氣候鋰離子電池和全固態電池、大功率燃料電池等電動化技術,以及車用作業系統、高精度感測器等智慧化技術攻關,持續提升新能源汽車産品的品質性能。
二是積極擴大消費。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及早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等接續優惠政策,支持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試行研究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相關政策,指導地方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保障汽車産業穩定運行。
三是推動車路協同。編制智慧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發展工作方案,開展城市級應用示範,推動基礎設施、數據介面等標準統一,組織開展車用作業系統推廣應用行動,啟動智慧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為創新技術應用創造良好條件。
四是強化支撐保障。推動國內重點礦産項目加快建設,加強國際礦産資源開發合作,引導上下游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保障資源穩定供應。推動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更新新能源汽車、智慧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發佈汽車晶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加快新能源汽車與相關領域融合發展標準制定,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五是加大品牌培育。加大對企業在技術研發、品牌建設、海外發展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品牌,持續強化新能源汽車産業統籌佈局,加強重大項目窗口指導,依法依規淘汰落後企業,促進産業向優勢區域和主體積聚。
辛國斌最後表示,汽車産業具有典型的國際化特徵,新能源汽車更需要跨區域、跨行業的協作,我們將一如既往堅持開放、合作、共贏原則,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強與各國在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貿易投資、標準法規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為推進中國汽車産業現代化貢獻積極力量,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新的動力。(文:楊曉紅 圖: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