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率先協同推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來源:北京日報  |  2021-07-26 09:02:58

  原標題:力爭5年左右打造時尚購物之城、國際美食之都、全球旅遊目的地、數字消費和新型消費標杆城市 北京率先協同推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北京率先協同推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夜晚的王府井步行街上,市民遊客摩肩接踵,融入京城繁華夜色。本報記者 鄧偉攝

北京率先協同推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在王府井百貨大樓地下二層,市民在場景沉浸式體驗空間“和平菓局”內的老郵局前參觀。

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北京率先協同推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2019年12月,經過一段時間的重裝整修,煥然一新的甘家口百貨重新營業。本報記者 甘南攝

北京率先協同推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近日,“東方恒變”沉浸式藝術展覽在SKP-S商場向公眾開放。展覽由英國視覺藝術家和展覽設計師Weirdcore打造,模擬了一座充滿奇幻色彩的“未來機場”,吸引了眾多潮流青年前來打卡。

本報記者 閻彤攝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費資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國乃至全球消費市場的制高點。7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北京等5個城市列入首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名單,率先由謀劃部署進入協同推進的新賽道。

  在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過程中,北京將錨定“國際”方向,聚焦“消費”核心,把握“中心”關鍵,力爭通過5年左右的培育建設,在國際知名度、消費繁榮度、商業活躍度、到達便利度、消費舒適度、政策引領度等關鍵指標方面水準顯著提升,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為彰顯時尚的購物之城、薈萃全球風味的美食之都、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全球旅遊目的地、引領創新生態的數字消費和新型消費標杆城市。

  發力首店經濟

  上半年434家首店落地北京

  人來人往的國貿商場裏,各類品牌首店琳琅滿目,為在CBD工作的都市白領帶來潮流時尚的生活方式。在FITURE全球首家旗艦店裏,健身愛好者體驗著最新款智慧健身鏡,感受技術對健身體驗的顛覆性改變;在皇家哥本哈根華北區首家精品店,家居愛好者沉浸式欣賞丹麥生活美學……國際化氛圍濃厚的北京CBD,已成為北京市首店引入最多的區域之一。

  同樣位於CBD商圈的SKP,去年全年實現177億元的銷售收入,超越英國哈羅德,問鼎“世界店王”。隨著國際時尚交流、品牌首發等方面的話語權逐步提升,SKP國際品牌首發率已達到38%,得以同巴黎、米蘭、紐約保持著國際時尚零時差。

  除了“收割”一眾首店的知名商圈,一批嶄新的商業綜合體也紛紛發力首店經濟。今年6月,北京城市副中心迎來近年來首個開業的大型商業項目——北京北投愛琴海購物公園。在“首店策略”引導下,愛琴海引入了一批北京及區域首店、概念店和特色店,其中區域首店品牌佔比超一半。在麗澤商務區,今年嶄新亮相的北京麗澤天街也為區域注入了新活力,入駐品牌大多進行了高端化産品線佈局或建設特色化場景門店,如ZARA帶來首家購物中心形象店,周大福帶來北京獨家“禮”主題體驗店,施華洛世奇開出全新零售概念店。

  據選址中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434家首店、旗艦店落地北京,已超出去年全年首店入駐數量近250家,呈現爆髮式增長態勢。從品牌屬地看,上半年新落戶的首店中,中國品牌360家,佔比約83%;國際品牌74家,佔比近17%。從業態分佈看,餐飲業態數量居首,共202家,佔比46%;其次是零售業態首店,共134家,佔比31%。

  首店經濟的持續升級,離不開北京對品牌首店落戶的大力支持。為促進首店引得來、落得下、長得大,近幾年,市商務局推出了鼓勵發展商業品牌首店的若干措施。近日,市商務局出臺《關於2021年度鼓勵發展商業品牌首店項目申報指南的補充通知》,在首店支持力度上進一步升級。

  《通知》提出,對2020年1月1日以後在京新設的首店、旗艦店的租金和裝修費用,按最高50%、不超過500萬元金額給予支持;對成功引進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示範效應的首店、旗艦店並簽訂2年以上入駐協議的企業,按照每新增引進1個示範首店、旗艦店最高給予10萬元獎勵的標準,給予資金支持。此外,市商務局還將對品牌首店、本土知名品牌、商業綜合體、商業運營機構2021年1月1日以後在京開展的大型新品發佈活動,按場租、搭建總費用的50%、最高100萬元給予支持。

  隨著這些措施深入實施,政策效應逐漸凸顯。在首店紛紛落戶的同時,北京首發節自4月28日啟動以來,已先後在SKP、龍湖天街、郎園等商圈舉辦20余場線下專場活動,600多個國際品牌和本土品牌集中發佈近兩萬款新品,持續激發市場活力。

  推進城市更新

  22個傳統商圈年內完成改造

  改造外立面,凸顯京味兒文化;北延300米,串聯起故宮、天安門等周邊景點;引入新業態,提升街區活力……走進百年金街,不少消費者會感慨這裡的變化。

  近年來,王府井持續優化調整,重新規劃街區景觀,調整優化交通環境,王府井步行街北延300米後,全長增至892米,形成了以步行街為核心,“金十字”區域為骨幹,輻射1.66平方公里的街區式發展空間格局。改造提升後的王府井吸引越來越多時尚品牌入駐,樂高全球旗艦店、蘭蔻全球旗艦店、亞洲最大ZARA旗艦店等首店、旗艦店紛紛亮相,街區新增品牌已超過250個。

  作為城市活力的重要載體,商圈是“北京消費”的重要名片。為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北京將加快推進商務領域城市更新,持續推動傳統商圈改造升級,著力打造優勢互補、特色凸顯的消費地標,進一步提升“北京消費”的全球吸引力。

  2019年,北京啟動傳統商圈改造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按照“一區(圈)一策,分批推進”原則,重點推動22個商圈的改造提升。目前,王府井、CBD、方莊、通州萬達、回龍觀龍域、平谷萬德福等9個商圈已基本完成三年改造任務,公主墳、祥雲小鎮等5個商圈的改造任務已完成90%以上,其餘商圈正加大力度推進改造進程。今年年底前,22個傳統商圈改造升級任務將全部完成。

  在傳統商圈改造提升的同時,一批傳統商場也在實現華麗轉型。位於復興門外大街的長安商場,通過改造升級給老街坊們帶來了新驚喜。老百貨閉店改造後,不僅環境更加舒適,還引入了電影院、咖啡廳、茶飲店、親子書店等多種新業態,成為了有溫度的社區家庭生活空間。

  自2019年推動傳統百貨“一店一策”改造升級以來,北京已確定15家傳統商場“一店一策”試點企業,今年還將探索將購物中心、專業專賣店納入試點範圍。目前15家試點企業中,長安商場、甘家口百貨、王府井百貨大樓、樂多港萬達廣場、大悅春風裏、菜市口百貨、公益西橋華聯、五道口購物中心等8家試點企業已基本完成升級改造。

  改造後的長安商場、甘家口百貨,由單一購物向休閒消費、體驗功能、親子功能的社區生活方式中心轉型。大悅春風裏歷時25個月閉店升級改造後,引入300家品牌商戶,其中近三成為全國或區域首店。王府井百貨大樓引入首個老北京沉浸式體驗空間和平菓局,成為“網紅打卡地”。完成改造提升後,長安商場、甘家口大廈月均銷售額增長一倍,王府井百貨大樓月均銷售同比增長30%。

  順應消費升級

  孵化一批本土新消費品牌

  今年以來,北京各大連鎖超市企業紛紛發力倉儲式會員店,為居民家庭採買生活用品提供新選擇。物美推出麥德龍PLUS會員店、永輝推出倉儲店、盒馬鮮生推出X會員店,堯地農業在菜鮮果美品牌的基礎上推出FUDI生鮮倉儲會員店……目前,全市已有近10家倉儲式會員店,還有更多企業計劃進入這個“賽道”。

  倉儲式會員店火熱的背後,是居民對消費升級的迫切需求。來自市商務局監測的數據顯示,北京倉儲制會員店日均銷售額達到60萬至80萬元,雙休日超過100萬元,比原有超市模式增長了20%至30%。

  為進一步推動消費升級,北京將孵化一批新消費品牌。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消費品牌孵化聚焦“國際”,力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土自主品牌;同時緊扣“消費”,順應消費者對國貨的新期待,著力培育新消費發展動能。

  今年3月底,東城區南陽共享際、王府井19號府、紅橋市場和朝陽區郎園station等4個新消費品牌孵化試點基地掛牌運營,率先探索孵化模式和經驗。其中,東城區主打文化牌,紅橋市場側重珠寶、非遺、國風類優質傳統文化新消費品牌孵化,王府井19號府側重國際化消費品牌孵化,南陽共享際側重文藝演出、脫口秀等新時尚文化消費類品牌孵化。朝陽區則聚焦時尚范兒,郎園station基地通過開展藝術節、打造共享空間、開設創意市集等,為園內入孵品牌引流。

  據悉,新消費品牌孵化基地將在一定程度上參照科技孵化器的運作模式,在相對固定的場域空間內,通過專業機構發現、引入潛力消費品牌,利用一系列賦能孵化手段,幫助新消費品牌成長。

  服務消費已經成為北京消費增長的主引擎。為打造有溫度的“北京服務”品牌,北京將通過開展有溫度的“北京服務”系列活動,使全市商業服務業服務品質標準規範更加完善,商業服務品質和誠信經營意識明顯提升,服務經營環境明顯改善,高端服務供給和優質服務品牌豐富多樣,更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

  專家點評

  北京迎來消費升級新機遇

  21世紀經濟研究院今年5月發佈的《2021年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評價報告》顯示,北京超越上海,排名躍居首位。在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過程中,北京擁有哪些獨特優勢?將面臨哪些新機遇?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所長董超表示,在消費作為雙循環內生動力的情況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會成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載體。“與其他城市相比,北京在科技、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全國領先,服務消費在總消費中佔比高,公路鐵路交通輻射全國,擁有兩個大型機場,國際航班和國際人員往來多,這些都是北京的突出優勢。”

  他表示,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北京消費的優勢領域,對標紐約、倫敦、東京等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與服務業開放和自貿區建設相結合,通過引進首店、發展首發、鼓勵創新等,集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消費品牌,鼓勵發展新型消費模式和消費業態,打造王府井等國際知名商圈,發展一批網紅打卡地,引領亞洲乃至全球消費時尚。同時,在建設中要與其他城市適當錯位,打造一批新消費平臺,依託平臺發展國際在線教育中心、國際在線醫療中心等,放大北京消費能級。

  在世邦魏理仕華北區研究部負責人孫祖天看來,伴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北京迎來很多消費升級新機遇。一方面是傳統核心商圈存量物業升級,通過體驗化和全渠道改造,為存量物業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北京新興區域消費場景也將升級,隨著未來冬奧會場館設施、通州環球影城、房山樂高樂園等重要文旅設施交付,將進一步刺激旅遊型消費;而新興辦公區域項目交付,也將為豐臺、通州和石景山導入商務型消費。這些因素都將為新興商圈提供有力的消費需求和場景支撐。(本報記者 馬婧)

  現場探訪

  老商圈新活力:西單更新場成潮流地標

北京率先協同推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全新亮相的西單更新場吸引大批年輕人。

  上週日下午,西單更新場裏人流如織。在餐飲區的燒肉店外,一長溜座椅上早已經坐滿等位的食客,幾家茶飲店和甜品店的櫃檯前,家家都排著等待取餐的消費者;化粧品集合店裏,年輕人摩肩接踵,忙著試用和挑選貨品;稀奇藝術品商店也搬進商區,店內銷售的彩色陶瓷和玻璃藝術品更像是個小型展覽,進店遊客大都舉著手機,小心翼翼地拍照“打卡”。

  幾年前,西單路口東北角這片商業空間遠遠沒有這樣的人氣。這個小體量商業街裏曾聚集著大量個體小商戶,銷售的是外貿服裝、潮流飾品、街頭小吃等同質化産品。如今更新場散發的時尚氣息,讓這裡成為年輕人扎堆兒的潮流新地標。

  “這個地方在我印象裏還是以前的77街。”從小生長在北京的市民袁先生説,今天第一次來到更新場,驚訝地發現這裡已經大變樣。“更新場並不是大牌雲集的地方,卻是非常適合新一代消費者結伴來逛的地方。”在袁先生看來,O!what、studious、delicates、話梅等品牌在此聚集,潮流和時尚已經代替平價和低端,成為這片商業區的新主題。

  日本當紅蛋撻店的北京首店、日本設計師品牌的全國首店、中國著名雕塑藝術家品牌的旗艦店、開放式的零售書店……20多家首店和全新能級的概念店及潮流品牌在這裡匯集,每一家店舖都有自己的“腔調”。據項目方介紹,更新場圍繞青年、設計,引入了數十個品牌,其中近一半是全國首店、北京首店、北京西區首店及概念店集合店,吸引當下追求潮流的年輕人。

  走出更新場來到地面,儘管天氣炎熱,還是有三五成群的市民和遊客穿梭在這座小型“城市森林”當中。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四處回蕩,每一處有趣的景觀前,都能看到情侶拍照的身影。地上是綠地公園,地下是商業空間,植物景觀圍繞著環形下沉廣場,人們可以從多個入口進入廣場。靜謐又不失張力的外立面和水幕霧噴,也讓許多市民和遊客駐足流連。

  為了與周邊項目形成互動,更新場還在頂層設置有屋頂花園,並通過過街天橋連通漢光百貨、君太百貨,為商區帶來更多人氣。

  在西單文化廣場改造項目的建築師劉曉光看來,商業場所已經成為新的公共空間。“更新場規模小、定位高、場所特殊,要充分體現它的價值,不僅需要一些新的業態,更需要有機融合公共空間與商業活動。”

  開業即將滿三個月,這座“不像商業的商業體”,為北京核心區注入了更多新鮮的商業活力,也帶動人來人往的西單商圈向年輕化、潮流化邁進了一大步。(北京日報 記者 馬婧 實習記者 楊天悅 文並攝)

編輯:趙春曉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