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歷時近兩年修繕 盡最大可能恢復歷史原貌 地鐵2號線6幅老壁畫重煥光彩
地鐵2號線西直門站的壁畫《燕山長城圖》已完成修復。本報記者 程功攝
地鐵東四十條站,壁畫《走向世界》中運動健兒們丟失殘碎的金牌補上了;地鐵西直門站,壁畫《燕山長城圖》中“破碎”的山河再次煥發巍峨雄風……經過北京地鐵歷時近兩年的修繕,建國門、東四十條和西直門3座車站6幅破損掉色的老壁畫,現在又恢復了歷史原貌,重煥光彩。
老壁畫承載30年記憶
地鐵2號線是北京地鐵運營30多年的一條“老線”。開通運營之初,建國門、東四十條和西直門3座預留換乘站設置了巨幅壁畫,成為這條線路的一大亮點。不過,這些陪伴著乘客度過多年的壁畫,近年普遍出現老化、破損等狀況,有的表面色澤暗黃,壁畫磚鬆動脫落,有些壁畫缺失的情況比較嚴重,甚至大面積露出了背後的水泥墻面。
“3座車站的地鐵壁畫,是國內地鐵建設史上第一批公共壁畫,承載著許多乘客過往的記憶。”北京地鐵相關負責人介紹,前幾年,地鐵熱線接到了不少乘客反映壁畫缺損的問題,但由於壁畫修復難度大,修復工作遲遲沒有啟動。
2017年,北京地鐵公司開始著手研究修復工作,並對壁畫進行了全面安全檢查。2019年9月,壁畫修繕工作正式啟動,由專業公司對壁畫進行空鼓檢測、缺失勘察、清洗還原等。經過多次設計研討及安全評估後,3座車站壁畫的清洗修繕啟動。其中,建國門站《中國天文史》和《四大發明》兩幅壁畫于去年年初率先完成修復。今年年中,西直門站和東四十條站壁畫也完成了修復工作。
畫家“補意”還原散失畫磚
西直門站的壁畫《燕山長城圖》和《大江東去圖》一幅展現出華北地區群山峻嶺中長城的雄姿;另一幅突出描繪了長江地區江流、山峰、峽谷、城市、鄉村、大壩等場景。東四十條地鐵站壁畫《華夏雄風》為大型陶板畫,30余位歷史人物或聞雞起舞、或言傳身教,造型充滿力量感。《走向世界》以“衝擊亞運會”為題材,畫面中的中國體育健兒們,有的在池中游泳,有的騎車飛馳,展現出當代競技運動的魅力。站內兩幅壁畫一古一今,相映成趣。
想要修復這些老壁畫,的確不容易。地鐵2號線壁畫修復技術負責人趙勝亮介紹,修復時,首先要對壁畫上的灰塵進行三次深度清洗,有的壁畫磚表面出現了裂紋,不能完整摘下,工作人員只能現場爬上架子,對表面進行修補。
其中,最難修復的是那些已經找不到的壁畫磚。趙勝亮説,壁畫的原稿時間久了已經散失,經過多番論證後,地鐵公司和施工團隊從專業學院請了近十名畫家,根據作畫基本原理,對畫作進行“補意”。畫家在紙上根據畫作中山脈、長城的走向,最大限度地還原原作。繪製和製作這些壁畫磚花費了三四個月的時間,確保壁畫“修舊如舊”。
在修繕長達70米的壁畫《走向世界》過程中,畫面中丟失殘碎的金牌又成了難題。由於缺失面積較大,僅靠殘損碎片很難判斷金牌出自何處。苦惱之際,電影《奪冠》讓工作人員靈光閃現,他們立即查閱資料,反復核對金牌碎片,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金牌。通過對比還原,再按照原型進行燒制,這塊金牌如今又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
納米保護薄膜延長使用壽命
修復壁畫的工作要見縫插針。由於壁畫處於地鐵軌行區域內,需要在結束運營後至次日運營前的3個半小時內進行,同時還要與地鐵的設備檢修穿插進行。
壁畫修復完成後,工作人員運用目前最先進的納米超微顆粒清洗技術,在表面噴塗一層納米保護薄膜,對壁畫做到最大化保護並起到最清潔的效果,同時也能延長壁畫壽命。
為解決之前有乘客反映壁畫偏暗的問題,此次修復還在站台下方安裝了射燈。每當列車開出站臺,燈光也會跟著打在泛黃的壁畫上,重現“青春”的壁畫在乘客眼中將會更為亮眼。(北京日報 記者 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