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施工圖
近日,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又有新進展。記者從建設方北京京投交通樞紐投資有限公司了解到,02標段一分部中鐵建工集團已率先完成主站房區B2層逆作頂板結構施工,接下來將進行B2層土方開挖及B3層頂板結構施工。整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預計將於2024年12月底具備通車條件。
車行至東六環,玉帶河大橋附近,塔吊林立處正是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施工現場。該項目位於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空間結構交會處,是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項目,2019年開工建設,將打造成為綠色生態、舒適宜人、站城一體、産城融合的門戶型智慧交通樞紐典範,成為“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點。
中鐵建工集團負責主站房區域施工,B2層逆作頂板結構施工完成後,將進行B2層土方開挖及B3層頂板結構施工。蓋房子,通常是先挖地基,再建結構,應該先建設B3層再建設B2層,可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建設為何“先上後下”?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種逆向推進的施工方法名為“蓋挖逆作”,“由於項目是地下三層結構,屬超深超大基坑,基坑周邊有大量市政管線、建築物,為保證施工安全,需要將常規的地下結構施工方法次序顛倒過來。‘蓋挖逆作’,就是先支柱子搭房頂,最後是地面和墻面施工。”這種創新施工方法雖然增加了工程難度,但用正式的主體結構代替了傳統基坑工程中的臨時內支撐結構,不僅減少廢棄結構,也提高了工程實施的安全性。
02標段一分部中鐵建工集團能夠率先完成B2層逆作頂板施工,建設現場採用的智慧化機器人設備功不可沒。比如每天能處理100噸鋼筋的數控鋼筋鋸切套絲生産線,不僅可以按照要求毫米級切割鋼筋,還能非常精準地給鋼筋頭打上螺紋;BIM放線機器人能讓測量放線工作更加精細化,實現“所見即所得”;焊接機器人一次焊接合格率100%,大幅度減少了返工情況的發生……
據了解,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地下建築面積128萬平方米,由主站房區、接駁區和咽喉區三部分構成。車站結構分為3層,涵蓋城際鐵路和地鐵進站廳、城際車站候車廳和出站大廳、軌道換乘空間、城市公共空間和商業配套設施等,建成後,市民從這裡可1小時直達雄安新區,15分鐘直達首都國際機場,35分鐘直達大興國際機場。(北京日報 記者 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