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融易:供應鏈金融凸顯優勢成市場新風口
2017-07-31 15:17:23  |  來源:中國網  |  編輯:李勝蘭

  國家統計局7月27日發佈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9.1%,增速比5月份加快2.4個百分點;1-6月份,利潤同比增長22%,增速比1-5月份放緩0.7個百分點,並分析,一方面受生産銷售增長加快、購進價格漲幅回落等影響,利潤增速加快,另一方面,則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企業效益持續好轉。

  可見,供給側改革,提升了經濟的品質與數量,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在金融端。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教授宋華曾提出,要打造基於互聯網和有序化、可持續的産業供應鏈,核心因素之一“金融機構與産業從相互博弈轉成相互支撐、相互推進、不過分約束的合作夥伴關係,往服務和互動的方向發展”便為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模式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也由此可見,供應鏈金融是服務實體經濟的最佳選擇,將改變我國中小微企業一直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推進供給側改革進程。

  供應鏈金融為何突然受到熱捧?

  “一方面,供應鏈金融專業要求高,傳統機構介入不深,有機會彎道超車;另一方面,市場空間大,競爭不激烈,模式多樣,創新空間大。”海融易創始人及總裁王偉説到,她認為,供應鏈金融就是充分利用整條供應鏈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採用更豐富的增信手段,提高整條供應鏈的協同效應,並優化整條供應鏈的結算和融資成本。所以,做好“三流”、“增信”、“提高協同”和“優化成本”很重要。

  而供應鏈金融以核心企業為授信主體,使得上下游企業能夠快速、簡單地獲得低成本的融資,本質上是彌補了中小企業年化融資成本的空白,給予了中小企業全新的融資工具,這在中小企業融資難背景下,具有強大的生存空間。

  其次,對於核心企業而言,滿足了其産業轉型升級的訴求,通過金融服務,變現其在産業鏈中的核心價值。

  這種多方共贏的生態系統,沒有理由不看好。再者,從市場博弈層面看,傳統金融的投資者教育已經較為充分,而供應鏈金融存在較大的預期差。

  數據佔有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積累數據是關鍵,王偉説,“以海爾為例,作為行業核心企業,掌握著供應鏈上下游的資金和貨物流通數據,那麼它做供應鏈金融就有很大優勢。”

  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已成市場新風口

  供應鏈金融作為金融業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又一新興的有效工具。在政策的支持以及各大核心企業借助互聯網平臺大舉進軍供應鏈金融市場的宏觀背景下,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金融領域創新的又一個“風口”。

  來自前瞻網此前發佈的數據,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目前已經超過10萬億,預計到2020年可達近20萬億,存量市場空間夠大——這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來自非傳統類金融機構。

  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銀行類金融機構一直是供應鏈金融服務市場的“主角”。與此相應,傳統銀行模式對於資産資質、抵押物等“高門檻”要求,依然讓廣大中小企業難以享受到供應鏈金融服務。

  “在實體經濟運行中,存在大量融資需求,但是這種融資往往需要土地、固定資産等相應的抵押物。”在王偉看來,對於廣大中小企業,由於資産規模有限,可提供的抵押物相對較少,因此其融資門檻相對較高:“真正能夠從銀行拿到錢的中小企業,其實很少。”

  在此背景下,供應鏈金融服務應運而生。“做供應鏈金融,我們不僅看企業有多少資産,還要看其生産資産的能力,以及未來有多少資産。”王偉認為,通過供應鏈金融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可以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