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漢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局 讓科教資源變發展和競爭勝勢
2017-08-15 09:04:03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編輯:李勝蘭

  中新網武漢8月14日電 (記者 徐金波)14日,武漢市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局暨院士專家顧問團。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表示,此舉旨在探索創立在漢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的新體制新機制,努力把該市科教資源優勢變成發展優勢和競爭勝勢,加快推進復興大武漢。

  當天,武漢市召開科技成果轉化局暨院士專家顧問團成立大會,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萬勇主持大會。據介紹,武漢現有89所高校,其中“985”高校2所、“211”高校7所,還有科研院所95家,科研實力和科技成果居全國前列。為加強對武漢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組織領導,該市成立了以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為組長的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領導小組。

  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是該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領導小組的日常辦事機構,主要負責落實該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領導小組的決策部署,建立聯絡員制度、工作聯席會制度和統計報告制度;擬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措施,編制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搭建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培育技術轉移人才和機構;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服務活動;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科技成果轉化,指導知識産權保護和運營;組織策劃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組織專家開展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評審評估,協調推進項目落地;負責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評價、考核、表彰及宣傳等工作。

  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表示,武漢市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局,既是落實中央科技創新新思想新要求的具體行動,又是加強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改革的創新舉措,還是武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關鍵舉措,也是武漢實施“四大資智聚漢工程”的創新實踐。

  武漢作為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自主創新示範區,理應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上率先突破。過去雖然取得了許多新成效新進展,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項。例如:科技成果轉化通道不夠順暢,科技仲介服務市場不發達,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的規模和影響力不大,科技成果供給端與需求端信息不對稱,精準對接活動不多、效率不高,科技成果交易制度性成本高;科技金融結合不夠緊密,創新投資體制不健全,各類投資基金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氛圍不夠濃厚;知識産權保護和運營有待加強,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落地亟需加大力度。特別是在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不高,科技發達的優勢未能充分轉化為發展優勢。

  陳一新強調,解決這些問題,根本途徑在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的誕生,旨在以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政策創新為突破口,搭建科技轉化服務平臺,促進科技與資本、與企業精準對接,著力解決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瓶頸制約和突出問題,形成産學研協同互動機制,構建良好的産業創新體系,把在漢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這個“富礦”充分挖掘出來,真正使得科技創新成為武漢趕超發展的第一動力。

  當天,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袁志明代表在漢高校、科研院所發出倡議,通過進一步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強化創新成果有效供給、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加強高校院所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強化市校院所協同聯動等措施,促進在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韓進則指出,服務武漢發展是武漢大學應有的時代擔當。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路綱表態,促進學校科技成果在漢轉化,服務武漢創新驅動發展。

  為加快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武漢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該市還成立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院士專家顧問團,李德仁、劉經南、鄧子新、李培根、陳煥春、葉朝輝、馬偉明、秦順全等“兩院院士”成為首批組成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