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讓“重慶製造”邁向“重慶智造”
2017-10-31 10:30:53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李勝蘭

  讓“重慶製造”邁向“重慶智造”

  京東方重慶工廠生産車間一景。(京東方供圖)

  讓“重慶製造”邁向“重慶智造”

  江津區珞璜工業園重慶威馬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工人們在生産線上組裝微耕機。記者 蘇思 攝

  讓“重慶製造”邁向“重慶智造”

  重慶光遙光電節能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正在對光纖照明系統進行測試。記者 羅斌 攝

  核心提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品質優勢。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十九大報告在我市引發持續反響,企業及相關部門、機構人士圍繞如何通過技術引領、深度融合提高實體經濟發展品質,培育新增長點、新動能,展開了熱烈討論。

  深度融合 以新技術推進智慧化轉型

  “作為一家‘雙創’企業,我們正在朝智慧化方向努力轉型。認真學習十九大報告後,我覺得我們走對了路,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重慶光遙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光遙光電)特殊研發部負責人羅元國感到非常振奮。

  光遙光電是一家致力於健康、安全照明産品研發生産的科技型企業,其光纖傳導照明系統在全球率先實現了光電分離,相關産品已應用在重慶、北京等城市的博物館、展覽館等場所,受到市場好評。

  不過,光遙光電並不滿足於此,其未來目標是:瞄準萬物互聯時代巨大的市場商機,借助新興信息技術,佈局物聯網平臺,調整科研方向和産品佈局,轉型為一家綜合性的智慧照明解決方案提供商。未來,這個平臺可通過對用戶的使用規律進行分析,智慧控制終端照明産品,節省能源。同時通過大數據分析,找到照明産品出故障的特點和規律,為預防性維修提供數據支持,提高産品的可靠性。

  要實現這樣的目標,並非易事。為此,光遙光電選擇了與專業公司進行合作,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與生産、經營深度融合。目前,他們已經與中易雲(北京)物聯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由後者為其量身定做物聯網平臺,預計今年年底就將基本完成平臺搭建工作,並在其照明項目中投用。通過平臺升級,今後光遙光電公司將在生産、銷售、客服、物流等環節全面實現互聯網化和智慧化。

  “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為實體經濟領域企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提及十九大報告,重慶市華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港科技)副總經理羅濤興奮不已。

  華港科技是一家集3D列印應用研發、加工服務於一體的“3D列印+”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成立1年多來,已運用3D列印技術,為長安、東風小康等多家企業的新品研發提供了支持。通過與華曙高科合作,該公司在港城工業園區建起了高分子複雜結構增材製造國家工程實驗室西部應用示範中心。這家示範中心要做的,正是依託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搭建“3D列印+”整體解決方案平臺,推動製造業等領域的企業向智慧化方向轉型升級。

  3D列印是信息化和工業化有效融合的結果,也是製造業數字化智慧化的典型技術,可幫助製造業企業極大地縮短産品設計、研製及驗證週期。羅濤表示,這項技術的不斷成熟,將推動新材料技術和智慧製造技術實現大的飛躍。

  據透露,下一步,華港科技將打造一個3D列印加工服務雲平臺,基於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幫助製造業企業實現訂單、加工、服務、反饋、管理等多個流程的有機集成及訂單管理、生産、銷售、服務全鏈條的互聯與溝通。據此,企業能夠更方便地打造智慧工廠,形成個性化定制生産的全新商業模式,降低生産經營成本,實現精準行銷。

  “從目前情況來看,製造業企業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智慧化轉型,還需政府及企業共同作更多努力才行。”羅濤説,改造傳統生産線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這導致了當前很多企業不願意進行智慧化改造。政府可通過加大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方面的政策力度,幫助更多企業早日實現智慧化改造。此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領域人才緊缺,政府應大力引進這些領域的人才,同時鼓勵高校、社會資本開設專業課程和培訓班,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人才。

  創新引領 用産品技術創新滿足市場需求

  “十九大報告中有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表述,令我對自己的工作充滿動力。”重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人員王武説,創新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條重要路徑,“我理解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不斷地利用産品和技術的創新,去發現、引領、拓展新的市場需求,然後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實現技術創新、産品創新的滾動前進。”

  去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曾和王武有過一次簡短交談。習總書記對創新的重視和要求,令王武感受特別深刻。

  去年一年,王武的主要工作,就是帶領一個30人團隊負責十餘款産品和技術的研發項目。因多個項目同時進行,他經常加班到深夜。除了多項新産品的開發,王武及其團隊成員在技術研發上也取得了不少突破。其中,掩膜版技術的成功開發,大大降低了公司製造成本。

  “掩膜版是曝光工藝中必備的治具,生産成本較高,我們採取多次邊緣曝光的工藝步驟代替掩膜版,最終達到與之相同的效果。”王武説。

  一年多來,重慶京東方在關鍵技術攻關上取得了眾多重大突破。該公司陣列工藝工程師趙峰介紹,如今公司的Cu工藝、COA技術、大尺寸基板光配向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準。

  王武説,去年習總書記視察重慶時,重慶京東方的高世代線生産小尺寸螢幕項目,還只是一張設計圖,剛剛開始掩膜版設計。到了去年年底,該項目已正式進入量産階段,被部分一線品牌手機採用。如今,更多像這樣的創新技術正在重慶京東方開花結果,轉化為量産新品。

  “今年,我們將繼續加強技術研發及産品創新,並在新産品和新技術開發以及專利申請方面持續突破。”王武説。

  品質第一 推動實體經濟走得更遠

  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從生産端入手,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十九大報告中傳遞出的這一信號,在重慶企業界引起了強烈共鳴。

  位於九龍坡區含谷鎮的鑫源集團農機公司,每個月都會定期舉行一次特殊的儀式——將不合格配件當眾銷毀。據了解,這家公司每個月會對上游300余家供應商的來件品質進行排位,並要求排在後10位的供應商派代表參加一月一次的品質整改現場會,親眼目睹銷毀不合格産品的全過程。

  這種類似于當年海爾張瑞敏砸冰箱的舉動,源於重慶摩托車行業對産品品質“痛的領悟”。上世紀90年代,包括鑫源在內的重慶“摩幫”曾名噪一時,最頂峰時,重慶摩托車産銷量佔國內市場的2/3、佔出口市場的1/2。然而,沉浸在高速發展中的重慶“摩幫”,漸漸開始“蘿蔔快了不洗泥”,不注重品質,産品粗製濫造,逐漸喪失市場。

  痛定思痛。隨著摩托車市場萎縮,近年來,重慶“摩幫”紛紛轉型開始微耕機業務,在品質管控上精益求精成為這一群體的共同認識和切實行動。目前,“重慶微耕機”已經成為響噹噹的區域企業集合品牌,重慶造微耕機佔據了國內市場70%的份額。

  “學習十九大精神,結合實際,我們最深的感受就是品質的重要性。”鑫源農機業務相關負責人認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之一,就是産品和服務的品質不斷提高。也正是因為對品質的高度重視,這家企業的微耕機銷量近年來一直保持著年均30%的增幅。

  為了提升包括製造業在內的實體經濟整體品質,我市連續多年實施了“品質強市”戰略,全市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品質水準大幅提升。

  《重慶市實施品質強市戰略績效評估報告》顯示,重慶製造業品質競爭力指數連續5年位居全國前列,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國際競爭力強的優勢企業和知名品牌,建設了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現代産業集群,品質強市戰略取得明顯成效。

  “下一步,我們將細化相關改革重點和舉措,促進以産品品質提升為核心的經濟高品質發展模式的加速形成。”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認為,從技術層面講,我市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在標準化、檢驗檢測、計量、認證等品質公共基礎平臺建設上狠下功夫,為企業産品品質乃至整個區域經濟品質提升,提供充足的硬體條件。

  深化改革 擴大優質增量供給

  “繼續做好‘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擴大優質增量供給,才能更好地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市經信委規劃與投資處處長王陪認為,結合十九大報告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繼續調整優化産業結構,以此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

  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重慶按照“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要求,先後對鋼鐵、水泥等過剩産業企業進行關停,引導相關企業調整産品結構降低庫存,同時鼓勵擴大民間投資,先後出臺企業減負30條等減負政策,並通過擴大研發投入、發展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實施人才引智等,逐項補齊創新、産業和人才這三塊“短板”。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必須堅持‘三去一降一補’不鬆勁。”王陪認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在於既要解決好實體經濟發展中的存量矛盾,又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接下來,重慶將做好“加減乘除”——做加法,在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的同時,培育發展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發展新動能;做減法,去除無效供給,推動落後産能和過剩産能有序退出;做乘法,繼續加大科研投入和新産品上市進度,提高産品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水準;做除法,繼續推進各項企業減稅降負措施,推進電力、天然氣等市場化改革,從而有效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本組稿件由本報記者王海達、陳鈞、吳剛、黃光紅、夏元采寫,本組圖片均為本報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