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陜西歷博看“長安絲路東西風”
2017-11-08 10:01:08  |  來源:中國網  |  編輯:尹紅燕

  以絲綢之路文物為主題的原創特展“長安絲路東西風”這些天在陜西歷史博物館舉行,展出來自甘肅省博物館、寧夏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等12家博物館館藏漢唐時期精品文物140件。

  展覽分為“鑿空西域”、“佛陀東來”、“長安胡風”三個部分,以東西方文化交流為線索,全方位呈現以絲路起點為代表的中華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歷程,展現絲路起點——長安在漢唐時期的國際大都會地位。

  第一單元為“鑿空西域”,反映漢代開通絲路後,中央王朝對西域的經營,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交流。展出漢景帝陽陵出土的鎧甲武士俑、漢代銅鐵兵器;從新疆至陜北出土的一組反映歐亞草原動物紋飾流變的牌飾;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漢墓出土的中國最古老的紙和甘肅省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銅車馬、騎兵。

  在陜西歷博看“長安絲路東西風”

  虎形圓金牌,戰國(西元前475——前221年),烏魯木齊市南山礦區阿拉溝墓出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在陜西歷博看“長安絲路東西風”

  灞橋紙,西漢(西元前206——西元8年),長:8釐米,西安灞橋出土,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在陜西歷博看“長安絲路東西風”

  銅軺車,漢代,甘肅省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

  第二單元為“佛陀東來”,展現佛教在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土之後本土化的過程,以及符合中國人審美理想的佛教藝術。展出文物包括甘肅省酒泉市石佛灣子出土的北涼承玄元年(428)高善穆造石佛塔,該塔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的最早文物之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縣錫克沁(七個星)佛寺遺址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古絲綢之路北道佛教文化東傳的一個重要樞紐,也是焉耆國的佛教中心,即《大唐西域記》所記述的阿耆尼,本次展出該遺址出土的菩薩頭像和弟子頭像。該單元還通過一組年代明確的佛造像表現從北周至盛唐“長安風格”的形成過程。

  在陜西歷博看“長安絲路東西風”

  高善穆造佛塔,北涼承玄元年(428年),酒泉石佛灣子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

  在陜西歷博看“長安絲路東西風”

  (藥師)如來坐像,初唐(推測為七世紀),漢白玉圓雕。    

  陜西省麟遊縣九成宮太平寺遺址出土,陜西省麟遊縣博物館藏。

  在陜西歷博看“長安絲路東西風”

  菩薩頭像,唐代,泥塑。

  195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縣錫克沁(七個星)溝南大殿出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第三單元為“長安胡風”,反映經海陸絲路而來的外來文明與中華文明在唐都長安匯聚、融合、昇華,形成了超越性的世界文明,以及這些文明成果又通過絲綢之路遠播世界各地的盛況。展出國寶級文物包括寧夏鹽池縣蘇步井鄉窨子梁唐墓出土浮雕胡旋舞石門和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南郊鄉深溝村北周李賢夫婦合葬墓出土的波斯薩珊朝胡瓶,此外還有為數眾多的文物精品,如新疆吐魯番阿斯塔納221號墓出土的唐代黃色龍紋綺、青海省博物館藏包金西方神祇人物連珠飾牌銀腰帶、陜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的楓葉紋描金藍色琉璃盤、陜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鴛鴦蓮瓣紋金碗、陜西省禮泉縣煙霞鎮陵光村出土的胡人牽馬圖壁畫、陜西省乾縣乾陵陪葬墓永泰公主墓出土三彩胡服女騎俑。

  在陜西歷博看“長安絲路東西風”

  浮雕胡旋舞石門(一對),唐代,寧夏鹽池縣蘇步井鄉窨子梁唐墓出土,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在陜西歷博看“長安絲路東西風”

  波斯薩珊朝胡瓶,5世紀。

  銀鎏金,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南郊鄉深溝村北周李賢夫婦合葬墓出土,寧夏固原博物館藏。

  在陜西歷博看“長安絲路東西風”

  包金西方神祇人物連珠飾牌銀腰帶, 唐代(西元618年——西元907年),青海省博物館藏。

  在陜西歷博看“長安絲路東西風”

  楓葉紋描金藍色琉璃盤,唐代,陜縣西省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法門寺博物館藏

  在陜西歷博看“長安絲路東西風”

  在陜西歷博看“長安絲路東西風”

  鴛鴦蓮瓣紋金碗,唐代,陜西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胡人牽馬圖壁畫,唐麟德三年(666年),陜西省禮泉縣煙霞鎮陵光村出土,昭陵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