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1月14日電 題:上海:全面實施AI@SH行動,向智慧未來城進發
新華社記者姜微、季明、周琳
一個甲子的積累,人工智能站到爆發前夜。演算法突破、數據爆發和計算能力提升,讓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理解等走出實驗室,全球加速邁進智慧時代。
14日,上海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實施意見正式出臺。上海將發揮比較優勢,圍繞“AI優先”這一科技創新“新引擎”發力。
上海有什麼——數據是最吸引人的比較優勢
在世界AI創新版圖上,不少上海企業已小試牛刀:全球第一塊用於智慧手機的AI中國“芯”,出自紮根臨港的寒武紀科技;“雙十一”銷量排名靠前的銷售店舖,不少智慧客服由位於上海徐匯的樂言科技提供……
數據是人工智能的“燃料”,上海也有比較優勢。上海已建成覆蓋2400萬常住人口、200多萬家企業以及涵蓋全市域的人口、法人、空間地理基礎數據庫;醫聯數據共享系統擁有250億條數據,交通數據流量每日新增30GB;大數據交易中心日均數據交易量3000萬條、佔全國50%左右。
就信息化基礎而言,上海結合智慧城市建設,著力建設全球領先的千兆寬頻接入網和覆蓋全城的窄帶物聯網,依託智慧製造、工業互聯網、智慧網聯汽車、“互聯網+政務服務”等,構建起各類豐富的感知系統和應用場景。
意見提出,將全面實施“智慧上海(AI@SH)”行動,形成應用驅動、科技引領、産業協同、生態培育、人才集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體系,推動人工智能成為上海建設“四個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新引擎,為上海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注入新動能。
“現在是人工智能發展的窗口期,不抓緊,再過三五年就抓不住機會了。”上海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説,目標是到2020年,人工智能對上海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精細化治理的引領帶動效能顯著提升,基本建成國家人工智能發展高地,成為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應用示範地、産業集聚地和人才高地。
上海做什麼——科創中心建設“新引擎”
今年10月,站在上海徐匯的西岸國際人工智能中心大樓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谷歌雲首席科學家李飛飛説,“走了那麼多國家,還沒有一個地方,提出要建設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産業創新樓”。
而上海西岸,位於意見提出的“徐匯濱江-漕河涇-閔行紫竹”人工智能創新帶裏。謀定而後動,加強産業空間佈局統籌,構建“東西互動、多點聯動”的空間格局,才能抓住産業集聚“先手”。
“比如説漕河涇,大量高新技術企業積累多年,演算法和積體電路人才豐富。在這裡集聚AI,天生不會缺鈣。”上海市徐匯區發改委副主任張嵐説,這裡應用場景最豐富、是離國際賽場最近的地方。
政府的數據無條件、按序向社會開放,是上海政府部門的決心。據介紹,將聚焦教育、交通、環境、醫療、商業等重點政務數據領域,研究開放數據重點領域負面清單制度;在保障數據安全前提下,建立數據共享交換監管制度;建立大數據應用創新中心,促進社會數據資源的共享交換和交易流通。
上海正在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而人工智能既是新引擎、又是試驗田。陳鳴波説,將在高端裝備、積體電路、生物醫藥等領域,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相融合,形成經濟新增量;在基礎科研創新、創新人才高地建設等方面,促進AI和創新創業相融合,形成發展新動能;在數據資源開放等角度,打造多元主體相融合的智慧生態圈,形成要素新供給。據透露,上海正籌建人工智能方面的産業基金。
上海成什麼——努力建設AI生態的“全球樣板”
按照意見,打造6個左右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範區,形成60個左右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建設100個以上人工智能應用示範項目,培育10家左右人工智能創新標杆企業,人工智能重點産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主動實現城市的“智慧”轉身,積極擁抱科技的智慧浪潮,施工圖已經繪就。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波指出,上海按照國家對於人工智能發展的相關部署,提出了全力打造國家人工智能發展高地的目標。圍繞實現這一目標,上海前期已經啟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佈局,圍繞應用驅動、産業協同、科技引領、生態培育,構建“四位一體”的融合發展格局。
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還沒有一家公司的AI生態體系獲得整個行業認可,也沒有成型的標準,這為中國在AI領域實現“跳變”提供了機會。
李飛飛説,上海打造中國人工智能發展高地是非常有遠見的目標。上海擁有大量的應用場景,豐富的數據資源,前沿的理論研究和國際化的人才隊伍,這都是人工智能發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期待上海能夠為中國乃至全球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提供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