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組圖】“穿越”鼓浪嶼 探尋名家足跡
2017-11-22 11:11:12  |  來源:新華網  |  編輯:李勝蘭

  【組圖】“穿越”鼓浪嶼 探尋名家足跡

  圖為鼓浪嶼新華書店的名人墻。鼓浪嶼的美,不僅在於它迷人的風光,更在於它厚重的人文底蘊。新華網發(陳淑梅攝)

  新華網廈門11月21日電(劉默涵 江浸月 實習生 陳淑梅)談起鼓浪嶼,人們更多想到的是音樂——這是一座被世人公認的“音樂之島”,但它還是一座擁有深厚文化積澱的“思想者的島嶼”。

  撥開歷史的煙雲,可以清晰地看到,巴金、林語堂、郭沫若……一位位文化名人,都在這座島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跡。它,是巴金筆下“南國的夢”;林語堂在鼓浪嶼遇見了“情深”和“緣淺”;郭沫若登臨日光岩後,發出“屹立鷺江第一峰”的喟嘆。

  今年,鼓浪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回首過往,鼓浪嶼以自己動人心魄的魅力,在諸多名家筆尖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幕。如今,一代又一代鼓浪嶼人精心守護著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産,傳承著歷史文脈,續寫嶄新篇章。

  近日,新華網記者循著歷史脈絡,探尋這些名家在鼓浪嶼上留下的足跡。

  【組圖】“穿越”鼓浪嶼 探尋名家足跡

  這是從鼓浪嶼某旅館二樓拍攝的海景。1930年秋,巴金第一次來到鼓浪嶼,也曾住進島上一家旅館二樓臨海的房間。新華網發(陳淑梅攝)

  【組圖】“穿越”鼓浪嶼 探尋名家足跡

  圖為鼓浪嶼某民國建築裏的陳設。1932年春,巴金再次來到鼓浪嶼,在島上停留了一天。這年,他出版了中篇小説《春天裏的秋天》,故事的發生地就在鼓浪嶼。新華網發(陳淑梅攝)

  【組圖】“穿越”鼓浪嶼 探尋名家足跡

  這是2017年11月14日拍攝到的一艘漁船。1933年,巴金與兩位朋友坐“劃子”來到鼓浪嶼。事後,他回憶説,“我一生最快樂的日子(可惜非常短促)就在這土地上度過的”。新華網發(陳淑梅攝)

  【組圖】“穿越”鼓浪嶼 探尋名家足跡

  鼓浪嶼夜景(2017年11月15日晚攝)。1935年,巴金在日本橫濱眺望夜空中的星星和住處前的大海時,觸景生情,懷念起鼓浪嶼並寫下了《月夜》。新華網發(陳淑梅攝)

  【組圖】“穿越”鼓浪嶼 探尋名家足跡

  鼓浪嶼管委會辦公地曾為鼓浪嶼養元小學舊址(2017年11月15日攝)。1905年,林語堂10歲時,轉到廈門鼓浪嶼養元小學讀書。13歲小學畢業後,林語堂進尋源書院讀書。新華網發(陳淑梅攝)

  【組圖】“穿越”鼓浪嶼 探尋名家足跡

  一名女孩在鼓浪嶼三一教堂前拍攝寫真(2017年11月14日攝)。在林語堂的人生中,鼓浪嶼是他“與西洋生活初次接觸”的地方,他在這裡迷上了西洋音樂,迷上了“綠草如茵”的運動場,開始了他“腳踏中西文化”的旅程。新華網發(陳淑梅攝)

  【組圖】“穿越”鼓浪嶼 探尋名家足跡

  鼓浪嶼日光岩景區(2017年11月14日攝)。1962年11月,郭沫若和夫人于立群到達廈門,下榻鼓浪嶼幹部招待所。翌日,郭沫若參觀了日光岩、鄭成功水操臺和日光岩下的鄭成功紀念館。新華網發(陳淑梅攝)

  【組圖】“穿越”鼓浪嶼 探尋名家足跡

  鄭成功水操臺舊址(2017年11月14日攝)。1962年11月,郭沫若和夫人于立群到達廈門,下榻鼓浪嶼幹部招待所。翌日,郭沫若參觀了日光岩、鄭成功水操臺和日光岩下的鄭成功紀念館。新華網發(陳淑梅攝)

  【組圖】“穿越”鼓浪嶼 探尋名家足跡

  鄭成功紀念館。圖片拍攝于2017年11月14日。1962年11月,郭沫若和夫人于立群到達廈門,下榻鼓浪嶼幹部招待所。翌日,郭沫若參觀了日光岩、鄭成功水操臺和日光岩下的鄭成功紀念館。新華網發(陳淑梅攝)

  【組圖】“穿越”鼓浪嶼 探尋名家足跡

  遠瞰鼓浪嶼日光岩(2017年11月14日攝)。在日光岩遊覽時,郭沫若揮毫寫下一首七律《登日光岩》,寫下了“屹立鷺江第一峰”的詩句。新華網發(陳淑梅攝)

  【組圖】“穿越”鼓浪嶼 探尋名家足跡

  鼓浪嶼,以其動人心魄的魅力在諸多名家筆尖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幕。如今,一代又一代鼓浪嶼人精心守護著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産,傳承著歷史文脈,續寫嶄新篇章。 2007年,舒婷推出散文集《真水無香》,她在扉頁寫著題詞“我的生命之源——鼓浪嶼”。新華網發(陳淑梅攝)

  【組圖】“穿越”鼓浪嶼 探尋名家足跡

  舒婷長期定居在鼓浪嶼,她的絕大多數詩文,創作于她居住的鼓浪嶼中華路13號。新華網發(陳淑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