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眼前的風光如許,讓所有的人勾連起了玉樹大地的美麗豪放。大家深切地感受到,在青海玉樹,以唐古拉山脈的主峰各拉丹冬峰為主的雪峰冰川孕育了黃河、長江、瀾滄江三大“母親河”;玉樹享有的“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鄉”、“唐蕃古道”和“中華水塔”等一系列美稱名不虛傳。
(文/圖 韓加君)
2017年11月16日早晨天還沒亮,家住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的學者印英就起床了。窗外,藍色的天幕上群星浩瀚。推開家門,高原上初冬的風讓印英打了個寒顫,他沒顧這些,伸手正了下帽子,然後向著瀾滄江畔走去。今天,他作為嚮導,給去瀾滄江地理源頭尋根溯源的參加玉樹“瀾湄之約”的國際自駕車以及無人機航拍的考察隊引路,並和考察隊一起代表玉樹州康巴兒女,在瀾滄江地理源頭樹立江源紀念碑。
比印英起的更早的,就是青海玉樹州的旅遊局局長阿夏永紅了,可以説,他幾乎一夜沒睡。作為瀾滄江尋根溯源之行的領隊,他把行程作了細緻的安排,對於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都做了預案。這位長相英俊,辦事果斷的康巴漢子,渾身好像有用不完的勁兒,正是這股勁兒,促使他帶領著他的團隊和江源愛好者們完成了黃河、長江等母親江河的尋根溯源,為玉樹州打造高端自駕遊線路提供了科學和以保護為目的的自駕遊依據。
今天,阿夏永紅帶著大家去瀾滄江地理源頭尋根溯源樹立江源碑刻,前路未卜。阿夏永紅相信嚮導和團隊的所有人員會克服一切困難,在瀾滄江地理源頭飄揚起五星紅旗!
車隊在瀾滄江地理源頭的呼喚下啟程。在雜多縣行政中心送行的人們祝福車隊“扎西德勒”,這祝福聲順著不遠處流淌的瀾滄江,飄向了遠方。200多公里之外的吉富山山麓,瀾滄江地理源頭的瀾滄江源頭之水,正牽動著一輪沉睡的朝陽。
越野車在貼著瀾滄江的公路上疾馳,啟明星帶給了瀾滄江尋根溯源團隊全體隊員以美好的期待。車窗外,不時有野狼的鳴嚎……黎明前的暗淡,把一切神秘都攔在了懷裏。路途漫漫,曠野清奇,大自然的美妙和原生態的世界,宛如雙重奏,只待天亮雙雙呈現。
我和阿夏永紅還有西寧無人機航拍協會的秘書長王穎、雜多縣旅遊局的形象大使措吉坐在一輛車上,為我們開車的是藏族小夥丹果。
我們幾位都是第一次去拜謁瀾滄江地理源頭,大家的心裏都充滿了神聖和期待。
我和阿夏永紅局長攀談起來。自然,我們的話題是大美青海,是聖潔玉樹,是“東方多瑙河”——瀾滄江。
阿夏永紅是一位優秀的藏族幹部,做過交通局長、任過縣委常委、常務縣長,然後擔任玉樹州旅遊局局長,他對青海和玉樹以及玉樹所轄各縣情況熟悉的一如自己的脈絡。
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濕地。玉樹州是黃河、長江、瀾滄江的真正源頭,這裡是大半個中國萬物生靈賴以生存的血脈之源……
阿夏永紅告訴我們,玉樹州雜多縣是瀾滄江——湄公河的發源地,這是一條悠長多元的河流,從雜多吉富山開始,這條河流經歷了極地、平原、高山、峽谷、雨林……
“瞧,天亮了!”
藏族姑娘措吉一聲呼喊,把我們的目光引向了車窗之外,只見金色的朝陽將雜多大地點染成了金色,輝煌燦爛。這是藏族同胞心中最為瑰麗的顏色,充滿了神韻和聖潔。不遠處,是流淌著的瀾滄江,藍天將河水映襯成了藍色,格外賞心悅目。河岸邊,還結著冰,冰層給人夢境一般的想像。
一隊藏黃羊進入了我們的眼簾,還有野狼、狐狸……去往瀾滄江源頭的砂石路兩旁,原生態的風景交替著進入我們眼簾。正是生活在江源的父老鄉親的呵護,瀾滄江源頭一帶才有了人與野生動物的和諧相處。
2個多小時之後,我們的車隊前面的道路消失,也就是説,該是學者印英發揮作用的時刻了。當地的藏族同胞和印英一起,在結冰的瀾滄江畔指點著,一條通往瀾滄江地理源頭的的路徑已經在他們心中勾畫出來。
雪野茫茫。自然,我等參加活動的外地人是如何也看不出印英們勾畫的這條道路的。只有把生命都融入這片土地,呵護這片土地,了解這片土地秉性的人們才知道這條道路走向的。為了這條心中聖潔的道路,藏族同胞轉山轉水,他們的親切舉止,讓大山和江河動容。
我跳下車,用跳動的心,尋蹤著通向遠山的路,蒼茫雄偉的吉富山脈,疊印著瀾滄江在冰層下飄忽的身影。
上車!車隊沿著瀾滄江繼續行進。
瀾滄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境內河段的名稱,藏語拉楚,意思為"獐子河"。它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六長河,亞洲第三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
瀾滄江源出青海省玉樹雜多吉富山。據介紹,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信息所研究員劉少創帶領的地理源頭溯源團隊,在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境內的吉富山腳下尋得瀾滄江源頭。作為地理源頭,吉富山瀾滄江之源海拔5200米,地理坐標是東經94°40′52″,北緯33°45′48″。從這裡算起,瀾滄江的長度是4909千米。
瀾滄江流經青海、西藏和雲南三省,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動臘縣出境,成為老撾和緬甸的界河,後始稱湄公河。湄公河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於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太平洋的南海,總流域面積81萬平方千米,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被稱為"東方多瑙河"。
我們繼續沿著瀾滄江尋蹤瀾滄江之源,尋找讓我們心馳神往的吉富山。
中午時分,陽光炫目。隨著海拔高度的不斷提升,我感覺到呼吸的沉重。我的眼前,是雪山的連綿和逶迤。
坐在頭車上的學者印英不知何時已經跳下越野車,他在海拔5000多米的吉富山脈狂奔。
阿夏永紅隨之也下車,他站在雪地上仰望著吉富山。
只見印英老先生俯身觀察,然後下到雪谷,之後又反身山巒高處……20多分鐘後,他站在雪地中對著我們大聲喊道:“前面就是瀾滄江地理源頭了,我們抵達瀾滄江源頭了!”
“瀾滄江源頭,我來了!”我和阿夏永紅扯著嗓子大聲呼喊起來,我們的喊聲,飄上了吉富山的山頂,與山頂被風吹著舞蹈的雪花共舞。
站在瀾滄江之源,那些美麗聖潔的景致飄忽而來。
只見吉富山被群山擁抱,宛如偉男子,飄灑,俊逸。山的主體聳入雲端,皚皚白雪覆蓋的山巒,如斧劈刀琢,氣勢雄勁。
我迎著被山風捲起的雪花,凝望著眼前的壯美風光倍感震撼和興奮。這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原生態美麗,大美不言,我們因為詩與遠方,所以更懂得珍惜眼前矗立的這片逶迤。
瀾滄江從源頭奔涌而出,蜿蜒著向著遠方,朦朦朧朧,若隱若現。
我的眼前,是被厚厚冰層覆蓋的瀾滄江之源。就是在這裡,瀾滄江從山中掙脫而出,然後,義無反顧地去澤潤山河大地,成為亞洲六國人民的母親江。
就在我們尋蹤瀾滄江江源的路上,沿線雪山、江河、喀斯特地貌、瀑布、天然溫泉、草原分佈,是世界上極其罕見的自然資源集聚群,是旅行家的最為神往的“旅行天堂”。
眼前的風光如許,讓所有的人勾連起了玉樹大地的美麗豪放。大家深切地感受到,在青海玉樹,以唐古拉山脈的主峰各拉丹冬峰為主的雪峰冰川孕育了黃河、長江、瀾滄江三大“母親河”;玉樹享有的“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鄉”、“唐蕃古道”和“中華水塔”等一系列美稱名不虛傳。
因此,玉樹被國內為仰視,也被人們尊重和敬重。
在瀾滄江這條亞洲六國母親河出生的地方,阿夏永紅指揮著大家按照藏民族最高的禮儀,樹立江源碑刻。
這是一尊一面刻著瀾滄江源頭字樣,一面刻著瀾滄江源頭説明的石碑,在西寧精心選材,經雕刻大家親手雕刻打磨,然後被我們一行恭敬地捧進了源頭。
為了樹立這尊瀾滄江地理源頭的碑刻,有關部門嚴格進行了審核,同時對樹立碑刻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按照藏民族的民俗和禮儀,我們在印英和阿夏永紅的具體指導下,一絲不茍地按照程式,莊重地奠基,埋設基座,樹立碑刻,然後固定。立碑儀式上,所有人都敬獻了哈達……
這是一次生動的熱愛自然,敬重自然的教育,對於參加立碑儀式的全體人員來説,刻骨銘心,終身難忘!
康巴姑娘措吉,今年只有24歲,在參加立碑活動中年齡最小。在海拔5200多米的瀾滄江源頭,她身著單薄,然而她沒有叫冷喊苦,完成了自己承擔的責任和使命。她是風中的美麗,綻放在雪域源頭,贏得了大家的讚譽……
飄飛的五星紅旗,見證著瀾滄江地理源頭的壯美無比;瀾滄江地理源頭的壯美無比,為五星紅旗增色添彩!
這是神聖的中國紅,是祖國人民對瀾滄江源頭的祝福。
瀾滄江地理源頭離太陽很近,陽光用她的神奇描繪著一幅大寫意的圖畫,這是一幅仙境般的畫卷,讓人不忍釋卷。
那一刻,我看到,棲息在瀾滄江源頭的雄鷹,在我們凝望的目光中飛翔,飛翔!
面對著此情此景,阿夏永紅、印英、措吉、丹果等人的目光中閃著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