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溫光影傳奇——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
2017-11-30 14:21:38  |  來源:新華社  |  編輯:李勝蘭

  重溫光影傳奇——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

  這是長影舊址博物館內電影《英雄兒女》的簡介和電影道具(11月25日攝)。

  近日,長春長影舊址博物館被評為國家工業遺産旅遊基地,成為東北三省唯一一家入選景區。長影舊址博物館坐落于長春電影製片廠院內,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長影舊址博物館珍藏和展示著新中國電影70多年來的“故事”,全面展示了長影乃至新中國電影的光輝歷程和藝術成就。長春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45年10月。建廠72年來,共拍攝生産影片1100多部,譯製外國影片1000多部,向全國輸送優秀電影人才2000多名,被譽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重溫光影傳奇——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

  11月25日,參觀者在長影舊址博物館內拍照留念。

  近日,長春長影舊址博物館被評為國家工業遺産旅遊基地,成為東北三省唯一一家入選景區。長影舊址博物館坐落于長春電影製片廠院內,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長影舊址博物館珍藏和展示著新中國電影70多年來的“故事”,全面展示了長影乃至新中國電影的光輝歷程和藝術成就。長春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45年10月。建廠72年來,共拍攝生産影片1100多部,譯製外國影片1000多部,向全國輸送優秀電影人才2000多名,被譽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重溫光影傳奇——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

  11月25日,參觀者在長影舊址博物館光影長廊內拍攝展出的電影劇照、海報。

  近日,長春長影舊址博物館被評為國家工業遺産旅遊基地,成為東北三省唯一一家入選景區。長影舊址博物館坐落于長春電影製片廠院內,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長影舊址博物館珍藏和展示著新中國電影70多年來的“故事”,全面展示了長影乃至新中國電影的光輝歷程和藝術成就。長春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45年10月。建廠72年來,共拍攝生産影片1100多部,譯製外國影片1000多部,向全國輸送優秀電影人才2000多名,被譽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重溫光影傳奇——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

  11月25日,參觀者在長影舊址博物館內參觀展出的各類電影道具。

  近日,長春長影舊址博物館被評為國家工業遺産旅遊基地,成為東北三省唯一一家入選景區。長影舊址博物館坐落于長春電影製片廠院內,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長影舊址博物館珍藏和展示著新中國電影70多年來的“故事”,全面展示了長影乃至新中國電影的光輝歷程和藝術成就。長春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45年10月。建廠72年來,共拍攝生産影片1100多部,譯製外國影片1000多部,向全國輸送優秀電影人才2000多名,被譽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重溫光影傳奇——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

  11月25日,參觀者在長影舊址博物館內參觀于1950年上映的電影《趙一曼》介紹展板。

  近日,長春長影舊址博物館被評為國家工業遺産旅遊基地,成為東北三省唯一一家入選景區。長影舊址博物館坐落于長春電影製片廠院內,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長影舊址博物館珍藏和展示著新中國電影70多年來的“故事”,全面展示了長影乃至新中國電影的光輝歷程和藝術成就。長春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45年10月。建廠72年來,共拍攝生産影片1100多部,譯製外國影片1000多部,向全國輸送優秀電影人才2000多名,被譽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重溫光影傳奇——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

11月25日,參觀者在長影舊址博物館內參觀于1955年上映的電影《董存瑞》介紹展板和電影道具。

  近日,長春長影舊址博物館被評為國家工業遺産旅遊基地,成為東北三省唯一一家入選景區。長影舊址博物館坐落于長春電影製片廠院內,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長影舊址博物館珍藏和展示著新中國電影70多年來的“故事”,全面展示了長影乃至新中國電影的光輝歷程和藝術成就。長春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45年10月。建廠72年來,共拍攝生産影片1100多部,譯製外國影片1000多部,向全國輸送優秀電影人才2000多名,被譽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重溫光影傳奇——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

  11月25日,參觀者在長影舊址博物館內觀看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團隊早期拍攝電影時的工作照。

  近日,長春長影舊址博物館被評為國家工業遺産旅遊基地,成為東北三省唯一一家入選景區。長影舊址博物館坐落于長春電影製片廠院內,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長影舊址博物館珍藏和展示著新中國電影70多年來的“故事”,全面展示了長影乃至新中國電影的光輝歷程和藝術成就。長春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45年10月。建廠72年來,共拍攝生産影片1100多部,譯製外國影片1000多部,向全國輸送優秀電影人才2000多名,被譽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