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杭大運河再起航:讓運河活態遺産再“活”兩千年
2017-12-12 09:56:06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編輯:李勝蘭

  中新社南京12月11日電 題:京杭大運河再起航:讓運河活態遺産再“活”兩千年

  中新社記者 王旻 程勵

  西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爭霸中原,以水路溝通江淮,下令“開邗溝,築邗城”,從此開啟了大運河2500年的航程。

  作為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京杭大運河全長1797公里,貫穿南北五大水系,流經8個省市,像一條縱貫南北的大動脈,成為世界獨有的活態文化遺産。

  由於環境變遷、水利廢弛特別是現代交通的發展,大運河的運輸功能逐漸被取代,部分河道乾涸,河水遭到污染。曾經“流金淌銀”的大運河光彩不復從前。

  江蘇揚州為此建設了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永久會址,同其他運河城市一起為大運河申遺成功,並成為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所在地。曾經為運河保護而努力的揚州前市長朱民陽,擔任這個組織的主席。

  朱民陽告訴中新社記者,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産的保護受到官方高度關注,近年來,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又兩次對此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保護對於歷史文化遺産來説是第一要義。因水而興的揚州明確提出“治城先治水”。揚州市委書記謝正義説:“今年以來,揚州制定實施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總體規劃和五年行動方案,目前已基本建成9個10平方公里以上的生態中心,建成生態景觀林2萬畝。”曾經穿揚州城而過的“黃金水脈”,如今變身為綠蔭景觀帶,延續著這條千年文脈。

  世界遺産顧問米歇爾·科特指出:“大運河保護絕不僅是某一團體或政府的工作,應該讓更多普通百姓參與其中。開發大運河才能讓百姓真正接觸運河,讓運河‘活’起來,‘火’起來,從而達到良性循環。”

  為此,揚州成立大運河保護志願者總隊。年輕的朱慧是其中之一,“我在運河邊長大,運河承載著我的童年記憶。”做了幾年志願者後,朱慧加入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工作,成為一名保護和傳承大運河文化遺産的民間使者。

  大運河沿線各省市都非常重視運河的保護。山東省公佈實施了《山東省大運河遺産山東段保護管理辦法》,《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保護條例》於今年出臺。科技手段在遺産保護中也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大運河揚州段遺産數字管理平臺和遺産監測預警系統完成建設,大運河杭州段遺産監測中心對於各遺産點、段進行24小時全天候監控……

  為傳承豐厚的大運河文化遺産,江蘇近年來大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大運河江蘇段沿線城市都建立了大運河專題展館。揚州建造國內首座運河船舶文化博物館,以工業遺存為展示內容,弘揚傳承運河文化;蘇州有大運河遺産展示館;無錫有以大運河為主題的數字博物館……

  據朱民陽介紹,揚州積極推動退漁還湖,依靠大運河發展旅遊業,既保護了大運河的水生態,又改變了漁民的生活方式,實現水環境治理和生態富民的雙贏。分佈在揚州城區以園林、建築為主的運河遺産點,如今多數已成為名勝古跡和旅遊景點。

  積澱千年的運河文化,其新的“肌理”正在呈現新的魅力。正如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團隊所期待的:“要讓大運河活態遺産再‘活’兩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