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黃土高原上的大規模丹霞景觀帶
2017-12-21 10:20:53  |  來源:新華網  |  編輯:李玥

黃土高原上的大規模丹霞景觀帶

這是陜西省延安市甘泉縣雨岔河谷內懸崖上的石窟(12月20日攝)。

  在延安市甘泉縣雨岔“溝谷型”丹霞地貌區域,許多岩石峭壁上均有石窟。今年,陜西省地質調查院在陜北及渭北地區發現大規模丹霞地貌遺址。經陜西省國土資源廳丹霞地貌階段性成果技術審查評審會專家組鑒定,這是國內目前已知的規模最大的丹霞地質遺跡景觀帶。據介紹,此次發現的丹霞地貌景觀帶南北長約750公里,東西寬10公里至70公里,主要分佈在延安甘泉、志丹、安塞以及榆林靖邊、神木、府谷一帶,另外在銅川照金、咸陽旬邑、寶雞陳倉等地也有分佈,出露面積達4000余平方公里。整個景觀帶由北向南呈“S”狀分佈,形成了黃土高原上一道紅色的地質遺跡景觀帶。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黃土高原上的大規模丹霞景觀帶

遊客在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龍洲丹霞地貌景觀遊覽(12月16日攝)。

  今年,陜西省地質調查院在陜北及渭北地區發現大規模丹霞地貌遺址。經陜西省國土資源廳丹霞地貌階段性成果技術審查評審會專家組鑒定,這是國內目前已知的規模最大的丹霞地質遺跡景觀帶。據介紹,此次發現的丹霞地貌景觀帶南北長約750公里,東西寬10公里至70公里,主要分佈在延安甘泉、志丹、安塞以及榆林靖邊、神木、府谷一帶,另外在銅川照金、咸陽旬邑、寶雞陳倉等地也有分佈,出露面積達4000余平方公里。整個景觀帶由北向南呈“S”狀分佈,形成了黃土高原上一道紅色的地質遺跡景觀帶。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黃土高原上的大規模丹霞景觀帶

遊客在陜西省延安市甘泉縣雨岔河谷內“一線天”區域遊覽(12月20日攝)。

  今年,陜西省地質調查院在陜北及渭北地區發現大規模丹霞地貌遺址。經陜西省國土資源廳丹霞地貌階段性成果技術審查評審會專家組鑒定,這是國內目前已知的規模最大的丹霞地質遺跡景觀帶。據介紹,此次發現的丹霞地貌景觀帶南北長約750公里,東西寬10公里至70公里,主要分佈在延安甘泉、志丹、安塞以及榆林靖邊、神木、府谷一帶,另外在銅川照金、咸陽旬邑、寶雞陳倉等地也有分佈,出露面積達4000余平方公里。整個景觀帶由北向南呈“S”狀分佈,形成了黃土高原上一道紅色的地質遺跡景觀帶。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黃土高原上的大規模丹霞景觀帶

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龍洲丹霞地貌一角(12月16日攝)。

  今年,陜西省地質調查院在陜北及渭北地區發現大規模丹霞地貌遺址。經陜西省國土資源廳丹霞地貌階段性成果技術審查評審會專家組鑒定,這是國內目前已知的規模最大的丹霞地質遺跡景觀帶。據介紹,此次發現的丹霞地貌景觀帶南北長約750公里,東西寬10公里至70公里,主要分佈在延安甘泉、志丹、安塞以及榆林靖邊、神木、府谷一帶,另外在銅川照金、咸陽旬邑、寶雞陳倉等地也有分佈,出露面積達4000余平方公里。整個景觀帶由北向南呈“S”狀分佈,形成了黃土高原上一道紅色的地質遺跡景觀帶。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黃土高原上的大規模丹霞景觀帶

遊人在陜西省神木市中雞鎮丹霞地貌參觀(12月19日攝)。

  在綿延起伏的山體上,形態各異的奇特地形有序排列,地貌以紅色為主色,伴隨淡紅色、粉紅色、褐紅色等色彩。今年,陜西省地質調查院在陜北及渭北地區發現大規模丹霞地貌遺址。經陜西省國土資源廳丹霞地貌階段性成果技術審查評審會專家組鑒定,這是國內目前已知的規模最大的丹霞地質遺跡景觀帶。據介紹,此次發現的丹霞地貌景觀帶南北長約750公里,東西寬10公里至70公里,主要分佈在延安甘泉、志丹、安塞以及榆林靖邊、神木、府谷一帶,另外在銅川照金、咸陽旬邑、寶雞陳倉等地也有分佈,出露面積達4000余平方公里。整個景觀帶由北向南呈“S”狀分佈,形成了黃土高原上一道紅色的地質遺跡景觀帶。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黃土高原上的大規模丹霞景觀帶

這是陜西省延安市甘泉縣雨岔“溝谷型”丹霞地貌(12月20日攝)。

  厚厚的黃土下隱藏著丹霞地質遺跡景觀帶。據調查人員勘查,此次發現的丹霞地貌主要發育在9960萬年前形成的下白堊統洛河組地層中,以谷係形式成群連片出現,有別於南方丹霞的地貌景觀。今年,陜西省地質調查院在陜北及渭北地區發現大規模丹霞地貌遺址。經陜西省國土資源廳丹霞地貌階段性成果技術審查評審會專家組鑒定,這是國內目前已知的規模最大的丹霞地質遺跡景觀帶。據介紹,此次發現的丹霞地貌景觀帶南北長約750公里,東西寬10公里至70公里,主要分佈在延安甘泉、志丹、安塞以及榆林靖邊、神木、府谷一帶,另外在銅川照金、咸陽旬邑、寶雞陳倉等地也有分佈,出露面積達4000余平方公里。整個景觀帶由北向南呈“S”狀分佈,形成了黃土高原上一道紅色的地質遺跡景觀帶。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黃土高原上的大規模丹霞景觀帶

這是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龍洲丹霞地貌一角(12月16日攝)。

  龍洲丹霞地貌近30平方公里,四面環山中間盆地,紅砂岩大部被黃土覆蓋、只有少部分被雨水沖刷裸露出來,經千萬年狂風剝蝕,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景觀,令人嘆為觀止。今年,陜西省地質調查院在陜北及渭北地區發現大規模丹霞地貌遺址。經陜西省國土資源廳丹霞地貌階段性成果技術審查評審會專家組鑒定,這是國內目前已知的規模最大的丹霞地質遺跡景觀帶。據介紹,此次發現的丹霞地貌景觀帶南北長約750公里,東西寬10公里至70公里,主要分佈在延安甘泉、志丹、安塞以及榆林靖邊、神木、府谷一帶,另外在銅川照金、咸陽旬邑、寶雞陳倉等地也有分佈,出露面積達4000余平方公里。整個景觀帶由北向南呈“S”狀分佈,形成了黃土高原上一道紅色的地質遺跡景觀帶。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黃土高原上的大規模丹霞景觀帶

這是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龍洲丹霞地貌一角(12月16日攝)。

  龍洲丹霞地貌近30平方公里,四面環山中間盆地,紅砂岩大部被黃土覆蓋、只有少部分被雨水沖刷裸露出來,經千萬年狂風剝蝕,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景觀,令人嘆為觀止。今年,陜西省地質調查院在陜北及渭北地區發現大規模丹霞地貌遺址。經陜西省國土資源廳丹霞地貌階段性成果技術審查評審會專家組鑒定,這是國內目前已知的規模最大的丹霞地質遺跡景觀帶。據介紹,此次發現的丹霞地貌景觀帶南北長約750公里,東西寬10公里至70公里,主要分佈在延安甘泉、志丹、安塞以及榆林靖邊、神木、府谷一帶,另外在銅川照金、咸陽旬邑、寶雞陳倉等地也有分佈,出露面積達4000余平方公里。整個景觀帶由北向南呈“S”狀分佈,形成了黃土高原上一道紅色的地質遺跡景觀帶。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