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楊逸)日前,在省文化廳的支持下,“文化部、教育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廣州大學第八期非遺傳承人群培訓——新疆哈密刺繡非遺傳承人群培訓提高班在廣州開班。12月23日,項目負責人裴繼剛教授、授課老師楊曉旗教授及省文化廳非遺處代錶帶領50名繡娘,前往潮州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駐廣東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中國刺繡藝術展館參觀學習。
廣州大學是文化部遴選的第一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群研培計劃的承辦院校之一。自2016年以來,廣州大學已為新疆哈密地區舉辦了三期刺繡研培班,效果顯著。此次研培課程還專門安排潮州刺繡之行,幫助傳承人進一步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讓繡娘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刺繡精品和大師。
活動現場由工作站培訓部主任李春亮負責講解。中國刺繡藝術展館近3000平方米。在歷史展區內,陳設著潮繡、廣繡、蜀繡、湘繡、蘇繡等繡種珍品。繡娘都被精緻、秀美、琳琅滿目的繡品所深深吸引。“在這裡就能把四大名繡看全,我們的繡娘都不想離開了。”新疆班的翻譯吾力葉提老師説。
新疆繡娘還專程參觀了潮繡工作間,仔細觀察潮州繡娘手中的工作。“她們的手太巧了,繡得很仔細,作品都好漂亮。”繡娘熱孜瓦古麗讚不絕口。展館的當代作品展區還展示了潮州繡娘眾多創新作品。繡娘們紛紛掏出手機拍照,表示日後要仔細研究這些作品,提高創作水準。
據悉,本次活動是廣東省首次將國家級傳承人群研培計劃與國家級傳統工藝工作站相結合的嘗試。主辦方表示,這次參觀時間雖短,但對研培課程與傳統工藝工作站合作取得的效果樂見其成,相信觀展帶給新疆繡娘們的收穫,將對她們在廣州的培訓學習産生持久的積極影響。此次培訓為期一個月。培訓內容涉及刺繡專業知識、刺繡技法、刺繡産品設計研發、刺繡再創造與實踐等。繡娘表示,課程結束時將集體創作一幅精美的哈密刺繡作品,以回饋嶺南人民深情厚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