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動聯合 長三角“小夥伴”攜手打造“國際范”
2018-01-15 09:34:03  |  來源:新華日報  |  編輯:李勝蘭

  原標題:三省一市主要領導蘇州座談傳遞重要信息 ——

  長三角“小夥伴”, 攜手打造“國際范”

  長三角城市群,是中國萬億GDP城市最集中的城市群,如何躋身世界級城市群“俱樂部”?12日,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蘇州召開,滬蘇浙皖三省一市黨政主要領導按照“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總要求,就攜手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深化區域合作機制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會議傳遞出的重要信息,值得關注。

  互動聯合,順應時代需要

  區域合作發展是當今世界一大趨勢,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長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領導這次聚首蘇州,按照中央要求,以“推動長三角地區率先發展、一體化發展”為目標,討論的範圍包括創新網絡建設、公共服務深度融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重要議題。

  “新時代下,中國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需要一批最有特點、最有實力、最有創新力國際性的城市引領。”江蘇區域現代化研究院院長章壽榮密切關注著這次會議,在他看來,長三角地區的互動聯合,是時代需要。

  “這次蘇州會議亮點紛呈,讓人耳目一新。”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認為,會議鮮明提出“攜手打造世界級城市群”這個宏大目標,明確了區域一體化的路徑、措施,內容非常實在。同時,將“創新引領”放在核心位置,扣準中央“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的部署。

  其實,歷次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儘管側重點不同, “融入國家戰略”“加快轉型升級”“深化改革開放”“推進協同創新”“優化區域佈局”等都是會上出現的高頻詞。這些議題都指向同一個目標:加快形成區域發展新格局,推動長三角地區在國家戰略引領下創造新優勢、取得新發展、實現新跨越,繼續在創新引領、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改革開放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內聚外合,重塑發展版圖

  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無疑是一次經濟地理版圖的重塑。

  由於歷史積澱和發展進程不同,三省一市各具特色:上海科技教育發達、科技創新能力強,江蘇實體經濟基礎好、製造業發達,浙江市場活力強、商業模式創新走在前列,安徽新技術方面則有蓄勢待發之勢。

  如何實現區域融通?“區域一體化進程中,個體間內在關係應該是有一定特色基礎上的分工,又要能優勢互補。”章壽榮説,這次蘇州會議提出“內聚外合”的理念,各省從內部聚合出發,發展本省經濟,同時緊密合作,打破區域限制,實現要素流動。

  密織的交通網加快長三角同城化進程,擴大了長三角地區的“生活圈”,也為密切區域經濟合作提供可能。江蘇從擁有第一條跨省高鐵線路滬寧城際起,到如今寧杭、寧啟、寧安等多條線網縱橫交錯,鹽城、揚州、南通等地紛紛加快融入上海“1小時都市圈”。

  長三角科教人才資源豐富,“創新引領”自然是關鍵詞。區域內,擁有上海張江、合肥兩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具備將新科技轉化為生産力的強勁實力,浙江“互聯網+”新業態厚積薄發。下一步,長三角將謀求率先構建我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加快區域協同創新網絡建設,合力推進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持續推進科技聯合攻關和資源開放共享,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在長三角協調發展進程中,江蘇優勢明顯,大有作為。”成長春説,我省9市納入長三角,三省中數量居首;長江岸線資源豐富,生態建設條件好,經濟健康程度高。加之,“1+3”重點功能區區域發展藍圖呼應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揚子江城市群建設穩步推進,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先行先試,為區域融合提供良好的平臺支持。

  與上海燈火相邀的南通就是一個縮影。南通著力建設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50%的企業與上海有合作,60%的貨物通過上海口岸進出,70%的農副産品供應上海,每年引進上海或通過上海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約60個,實際投資額200億元以上。

  協調均衡,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蘇州會議提出,要“加快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這是對2016年杭州會議“共建世界級城市群”主題的深化。長三角城市群這個中國最大的城市群,正向著“世界級”的目標健步邁進。

  總結世界主要城市群建設經驗可以發現,有效整合創新資源與市場,構建統一的區域治理機制,方能不斷增加發展活力與後勁。

  紐約都市圈是世界最大的城市群,合理的地域分工格局和産業鏈,是這一都市圈發展壯大的基礎和保障。都市圈內,紐約是金融、貿易功能獨佔鰲頭,費城重化工業比較發達,波士頓的微電子工業比較突出,而巴爾的摩有色金屬和冶煉工業地位十分重要,華盛頓則保持首都功能所賦予的濃重政治中心色彩。

  東京都市圈是世界公認的同城化建設較好的城市群,統一的區域治理機制不可或缺。東京作為中樞管理城,對整個城市群的政治、經濟活動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其它不同類型的城市,一定程度上減輕工業過度集中帶來的問題。

  成長春認為,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並非上海一枝獨秀,要把協調與均衡放在重要位置,區域內提升3個省會城市副中心的國際化水準和城市首位度,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協調均衡,人民生活水準大體相當。

  城市群的建設,不僅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促進各類生産要素自由流動、優化配置,是集群協同發展的重要一環。去年12月,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省一市簽署備忘錄,將在開展商業創新聯合研究、推動商業設施投資合作、推動農産品市場一體化等9方面深化務實合作。此外,借鑒上海自貿區改革經驗,不少地方已實現報關企業異地互認。這次蘇州會議又提出,促進公共服務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區域一體化市場。

  千百年來,長江三角洲地區文明不絕,人文經貿往來不斷。新時代下,三省一市各展所長,攜手強化創新驅動,大力提升城市群能級,健全合作新機制,將構建更加緊密的聯繫,第六大世界級城市群的身影躍然眼前,它的未來可期。

  新華日報記者 倪方方 任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