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貴州安順:精雕細琢的地戲面具
2018-01-16 16:28:33  |  來源:新華網  |  編輯:李勝蘭

  貴州安順:精雕細琢的地戲面具

  1月15日,貴州省安順市劉官鄉周官村村民秦發忠在雕刻地戲面具。貴州安順地戲面具俗稱“臉子”,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安順地戲的重要道具。安順地戲面具的雕刻工藝複雜而精細,色彩絢麗明亮,風格兼具寫實和誇張。面具採用木質細膩的木料作為原料,運用幾十種不同的工具,經過截林、剖半、出坯、白麵、上彩等工序製作而成。新華社發(陳熙 攝)

  貴州安順:精雕細琢的地戲面具

  1月15日,貴州省安順市劉官鄉周官村村民秦發忠在製作地戲面具。貴州安順地戲面具俗稱“臉子”,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安順地戲的重要道具。安順地戲面具的雕刻工藝複雜而精細,色彩絢麗明亮,風格兼具寫實和誇張。面具採用木質細膩的木料作為原料,運用幾十種不同的工具,經過截林、剖半、出坯、白麵、上彩等工序製作而成。新華社發(陳熙 攝)

  貴州安順:精雕細琢的地戲面具

  1月15日,貴州省安順市劉官鄉周官村村民秦發忠在雕刻地戲面具。貴州安順地戲面具俗稱“臉子”,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安順地戲的重要道具。安順地戲面具的雕刻工藝複雜而精細,色彩絢麗明亮,風格兼具寫實和誇張。面具採用木質細膩的木料作為原料,運用幾十種不同的工具,經過截林、剖半、出坯、白麵、上彩等工序製作而成。新華社發(盧維 攝)

  貴州安順:精雕細琢的地戲面具

  1月15日,貴州省安順市劉官鄉周官村村民秦發忠在製作地戲面具。貴州安順地戲面具俗稱“臉子”,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安順地戲的重要道具。安順地戲面具的雕刻工藝複雜而精細,色彩絢麗明亮,風格兼具寫實和誇張。面具採用木質細膩的木料作為原料,運用幾十種不同的工具,經過截林、剖半、出坯、白麵、上彩等工序製作而成。新華社發(盧維 攝)

  貴州安順:精雕細琢的地戲面具

  1月15日,貴州省安順市劉官鄉周官村村民秦發忠在給地戲面具上彩。貴州安順地戲面具俗稱“臉子”,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安順地戲的重要道具。安順地戲面具的雕刻工藝複雜而精細,色彩絢麗明亮,風格兼具寫實和誇張。面具採用木質細膩的木料作為原料,運用幾十種不同的工具,經過截林、剖半、出坯、白麵、上彩等工序製作而成。新華社發(陳熙 攝)

  貴州安順:精雕細琢的地戲面具

  這是1月15日在貴州省安順市劉官鄉周官村拍攝的完成最後一道上彩工序後的地戲面具。貴州安順地戲面具俗稱“臉子”,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安順地戲的重要道具。安順地戲面具的雕刻工藝複雜而精細,色彩絢麗明亮,風格兼具寫實和誇張。面具採用木質細膩的木料作為原料,運用幾十種不同的工具,經過截林、剖半、出坯、白麵、上彩等工序製作而成。新華社發(陳熙 攝)

  貴州安順:精雕細琢的地戲面具

  1月15日,貴州省安順市劉官鄉周官村村民秦發忠在展示製作好的地戲面具。貴州安順地戲面具俗稱“臉子”,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安順地戲的重要道具。安順地戲面具的雕刻工藝複雜而精細,色彩絢麗明亮,風格兼具寫實和誇張。面具採用木質細膩的木料作為原料,運用幾十種不同的工具,經過截林、剖半、出坯、白麵、上彩等工序製作而成。新華社發(盧維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