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天津武清區梅廠鎮大集上選購年貨(2月3日攝)。如果説過年是一種儀式,那麼年貨就是這個儀式的重要載體。從對聯窗花到紅酒龍蝦,從大包小包到快遞電商,在中國人的心中,不管形式怎麼變,年貨就是“年味”,那一份溫情始終與家同在。新華社發(董鑫 攝)
市民在2018上海新春農産品大聯展上選購年貨(2月3日攝)。如果説過年是一種儀式,那麼年貨就是這個儀式的重要載體。從對聯窗花到紅酒龍蝦,從大包小包到快遞電商,在中國人的心中,不管形式怎麼變,年貨就是“年味”,那一份溫情始終與家同在。新華社發(周海軍 攝)
在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廣寒寨鄉江山村,村民歐陽冬林和妻子鄧繼蘭拿著年貨行走在山路上(2月8日攝)。帶上這些年貨,他們準備進城和兒子一家團聚過春節。如果説過年是一種儀式,那麼年貨就是這個儀式的重要載體。從對聯窗花到紅酒龍蝦,從大包小包到快遞電商,在中國人的心中,不管形式怎麼變,年貨就是“年味”,那一份溫情始終與家同在。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市民在第30屆武漢商業吃穿用年貨大聯展上挑選糖果(2月3日攝)。如果説過年是一種儀式,那麼年貨就是這個儀式的重要載體。從對聯窗花到紅酒龍蝦,從大包小包到快遞電商,在中國人的心中,不管形式怎麼變,年貨就是“年味”,那一份溫情始終與家同在。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一名小男孩陪家長在青島一家商場挑選“福”字(2月10日攝)。如果説過年是一種儀式,那麼年貨就是這個儀式的重要載體。從對聯窗花到紅酒龍蝦,從大包小包到快遞電商,在中國人的心中,不管形式怎麼變,年貨就是“年味”,那一份溫情始終與家同在。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市民在廣西南寧市花鳥市場挑選花卉(1月29日攝)。如果説過年是一種儀式,那麼年貨就是這個儀式的重要載體。從對聯窗花到紅酒龍蝦,從大包小包到快遞電商,在中國人的心中,不管形式怎麼變,年貨就是“年味”,那一份溫情始終與家同在。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在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廣寒寨鄉江山村,村民歐陽冬林和妻子鄧繼蘭在準備要帶給兒子一家的最傳統的過年食品(2月8日攝)。如果説過年是一種儀式,那麼年貨就是這個儀式的重要載體。從對聯窗花到紅酒龍蝦,從大包小包到快遞電商,在中國人的心中,不管形式怎麼變,年貨就是“年味”,那一份溫情始終與家同在。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陳小林帶著她一歲多的二寶女兒和採購的年貨在西安咸陽機場乘飛機去廣州與姥姥過年(2月6日攝)。如果説過年是一種儀式,那麼年貨就是這個儀式的重要載體。從對聯窗花到紅酒龍蝦,從大包小包到快遞電商,在中國人的心中,不管形式怎麼變,年貨就是“年味”,那一份溫情始終與家同在。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消費者在山東省沂源縣一超市購買年貨(2月12日攝)。如果説過年是一種儀式,那麼年貨就是這個儀式的重要載體。從對聯窗花到紅酒龍蝦,從大包小包到快遞電商,在中國人的心中,不管形式怎麼變,年貨就是“年味”,那一份溫情始終與家同在。新華社發(趙東山 攝)
市民在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公園道市場選購“福”字(2月5日攝)。如果説過年是一種儀式,那麼年貨就是這個儀式的重要載體。從對聯窗花到紅酒龍蝦,從大包小包到快遞電商,在中國人的心中,不管形式怎麼變,年貨就是“年味”,那一份溫情始終與家同在。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市民在福州一家超市選購年貨(2月8日攝)。如果説過年是一種儀式,那麼年貨就是這個儀式的重要載體。從對聯窗花到紅酒龍蝦,從大包小包到快遞電商,在中國人的心中,不管形式怎麼變,年貨就是“年味”,那一份溫情始終與家同在。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在2018廣西電商年貨節上,參展商和消費者在掃二維碼進行網上交易(1月26日攝)。如果説過年是一種儀式,那麼年貨就是這個儀式的重要載體。從對聯窗花到紅酒龍蝦,從大包小包到快遞電商,在中國人的心中,不管形式怎麼變,年貨就是“年味”,那一份溫情始終與家同在。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