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福清:周禮·佾舞 國禮傳承三千年
2018-03-05 14:47:37  |  來源:福州新聞網  |  編輯:李玥

  (原標題:周禮·佾舞:國禮傳承三千年)

福建福清:周禮·佾舞 國禮傳承三千年

李宗霖示範佾舞中大鼓的演奏。

  核心提示:周禮·佾舞源自3000多年前,是大國之禮,如今在福清仍有傳承。喜娘是福州婚禮的見證人,負責指引、安排結婚禮儀。由福州晚報和福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福州市群眾藝術館、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心承辦的《福州非遺探秘》欄目,本期探訪周禮·佾舞和喜娘習俗。

  急促的鼓點和清亮的鐘聲,忽然響起。“叫停”了喧鬧的三坊七巷,人們停下腳步,凝神屏氣。

  只見,16位身著漢服的表演者,右手執翟(dí),左手執龠(yuè),站成四行四列,伴著北宋福清籍樂師劉詵製作的“景和之曲”(八音雅樂),傾心演繹了劉詵製作的周禮·佾舞之“初獻禮”,舉手投足,莊嚴大氣。

  春節假期,三坊七巷展示了來自福清的非遺項目周禮·佾舞。去年,周禮·佾舞被列入第五批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福建福清:周禮·佾舞 國禮傳承三千年

學生們在展示佾舞中的動作。

  佾舞,一種禮儀

  佾舞代表性傳承人李宗霖介紹,佾舞源自河洛的“六代樂舞”。3000多年前,周公在洛水之濱營建洛邑,開始制禮作樂,他整理並繼承了前代遺存的樂舞,統稱“六代樂舞”,定為國家最高等級的樂舞,作為呈獻給尊貴國賓的最高國禮,也是公祭天地、社稷、先聖先師和迎接月令節氣的重要禮儀。

  據記載,佾舞分二佾、四佾、六佾和八佾,如六佾即6行6列,共36人。佾乃禮之意,分別為天子八佾、公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每個動作皆代表一個字,一個樂章由32個動作組成。佾舞分為“初獻禮”“亞獻禮”和“終獻禮”,統稱三獻禮,每一獻禮由三十二個舞姿構成一個樂章。佾舞所表現的內容體現了儒家禮樂精神中天地有序、和諧融洽的特徵。

  那天在三坊七巷展演的是“初獻禮”,演出者左手橫拿龠在內,象徵平衡;右手直拿翟在外,象徵正直。翟龠結合,便呈現陰陽和諧的天地秩序。

  李宗霖介紹,佾舞和福清有很深淵源。清乾隆佾舞木刻版《福清縣誌》詳細記載了官方集體傳承佾舞的建制,如今佾舞的配樂仍沿傳北宋福清籍樂師劉詵(shēn)主持製作的“大晟樂章”中的曲目。

福建福清:周禮·佾舞 國禮傳承三千年

日前佾舞在三坊七巷展演。

  大陸瀕於失傳

  台灣傳回薪火

  李宗霖説,1893年,劉銘傳將周禮·佾舞(明制漢式佾舞)從大陸帶到台灣,得到很好的傳承,而在大陸卻瀕於失傳。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並了解到周禮·佾舞,遂于2012年7月,發起成立了福清市立達孔學會,以傳承周禮·佾舞為抓手,整理佾舞圖譜畫冊及樂理典籍等。

  2013年,福清市啟動了恢復和延續傳承“周禮·佾舞”的保護計劃,福清市立達孔學會作為傳承保護單位,積極開展非遺文化佾舞進校園傳承活動。

  2015年,福清龍華職專把佾舞文化引進校園,成立了校佾舞隊,同年,龍華職專被福清市政府授予“佾舞傳承基地”稱號。在福清,這樣的佾舞傳承基地還有城關小學等多所學校。這次在三坊七巷展演的,就是來自龍華職專的學生們。

  福清市佾舞團成立後,曾應邀赴泰國、柬埔寨、澳門、香港參加“中國·福建周”的文化展演。2017年,佾舞傳承列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分制選修課教學體系。(張維璟 陳丹/文 張旭陽/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