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園會核心區景觀9月底完工千翠池三改方案留住古井老樹
因為一棵樹、一口井,世園會“千翠池”的景觀方案被退到設計師李威手中修改。這已是半年裏的第3次“大調”了。
樹是原本矗立在李四官莊村村口近百年的旱柳樹,井是明朝就有的古井,自發現之初這兩樣就敲定要保留下來。為此,世園會湖區重要景觀“千翠池”一連三次優化設計方案。
記者日前獲悉,包括媯汭湖湖區、天田山、中國館等在內的世園會核心區景觀正在加緊施工,預計今年9月底正式完工。
池中增綠島
一池碧水、垂柳依依、梯田花海……世園會遠近層疊的美景如何搭配,既磨練設計師的筆頭,又考驗園林工藝師的慧眼。
千翠池緊挨中國館東側,正對北京園,是世園會的核心景觀之一,從2016年9月就開始設計。北京城建集團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的項目設計師李威介紹,“千翠池”讓水由高到低流淌,會再現“翠影紅霞映朝日”的美景。
方案敲定後沒過多久,情況有變。測繪發現,紅線內發現了古柳樹,須保留。古柳就在李四官莊村村口。李威到現場勘查時,樹上還有村民祈福的紅繩。這棵旱柳樹直徑達1.2米,三個人手拉手才抱得住;樹有20多米高,春夏時節枝繁葉茂。常年跟花木打交道的李威推測,樹齡得有近百歲。“新培育的喬木,種上一片,也不如這一棵古樹美。”
古樹與世園美景如何融為一體?設計師的主意是在池中引出一塊半島,樹立島中。這樣一來,綠島的高度恰巧遮擋了在此觀湖的透景線,就需要重新設計疊水的形狀、位置及密度。修改之後,新方案借勢將綠島設計為觀景平臺,讓古樹的蔽日濃蔭,為千翠池錦上添花。
緊接著,離古柳樹4.5米,又發現了一口古井,經勘測建於明朝。聽到信兒,設計師們都很興奮:“池邊又有井,恰好寓意傳統文化裏的‘飲水思源’。”於是,方案再調整,擴大綠島面積,古井與老樹都留在綠島中。去年4月現場測量後,為了實現更好的景觀效果,方案又一次調整:古柳樹精準地位於綠島中央,古井則靠近池岸。
尋石海南島
岸上花木層疊倒映水中,高處水流一層一層淌下。千翠池僅6米高差,竟疊出百餘層。池底再鋪彩砂、裝珊瑚,池周堆砌岩石。
設計師早早就把岩石材質敲定為火山岩。岩漿噴出後冷凝而成的火山岩透水性強,易於微生物生長,遇水後顏色格外鮮艷紅潤,與千翠美景相映成趣。
但石頭難壞了園林工藝師:火山岩要圍著千翠池層層堆砌,需要1100多噸,上哪兒去找?
一支“尋石小分隊”,自北向南一路搜尋。從東北到內蒙古、河北、山東,常聯繫的石材供應商都拿不出太多供應量。去年4月,小分隊終於在海南島找到大量純正的火山岩,尋石之旅這才結束。
林蔭世園會
北京世園會園區將形成“一心、兩軸、三帶、多片區”的整體結構佈局。“一心”即核心景觀區,包括中國館、國際館、演藝中心、中國展園和部分世界展園,同時還有天田山和媯汭湖;“兩軸”以冠帽山、海坨山為對景,形成正南北向的山水園藝軸和近東西向的世界園藝軸;“三帶”包括媯河生態休閒帶、園藝生活體驗帶和園藝産業發展帶;“多片區”包括圍欄區內的融合綻放展示區、盛世花開展示區、心靈家園展示區、生活園藝展示區、教育與未來展示區。
世園會景觀設計從一開始就立下規矩:儘量不破壞現有景觀,儘量原地保護原有樹木。此前一些園藝博覽會遊客被“暴曬”的問題將在此次世園會中有所緩解。比如在中華園藝展示區,一條6米寬的林蔭道錯落有致地串起34個分展園,竹藤椅、條石凳等休憩設施合理分佈,讓遊客輕鬆遊園。為了確保園內綠化效果,世園會已經在距園區12公里處建立苗木基地,儲備優質苗木。園區將以北京鄉土樹種為主,引進白樺樹等60種異地樹種,以及紫葉李、美國紅楓等10種彩葉樹種。
預計到今年9月底,世園會核心區景觀將正式完工,再經過半年的植物生長期,等到開園之時將呈現出“萬花之園”的園林盛景。(記者 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