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國動力谷”在世界創新舞臺上飛馳
新華社  2018-06-04 09:33:05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特稿:“中國動力谷”在世界創新舞臺上飛馳

  新華社記者 張春保 陽建 孫鷗夢

  在全球一萬多個城市中,處於中國三四線位置的湖南省株洲市,只能算是“小城”。高鐵、磁懸浮、超級電容、IGBT晶片……被稱為“中國動力谷”的株洲,卻頻頻推出世界級創新成果。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株洲,憑著自力更生的創新精神、互動全球的創新視野、反哺共享的創新胸懷,崛起於世界産業創新競技的大舞臺,奮力求索中國創新的時代之路。

  自力更生,手握大國重器

  嗖!子彈頭列車在京滬線上一閃而過。2017年9月,“復興號”動車組以時速350公里投入運營。在這一新型高鐵中,從“心臟”到“大腦”,大量原創核心繫統和零部件都源於株洲。

  密集的線圈,整齊的絕緣包裝……在中車株洲電機公司生産線,記者見到了“復興號”的牽引電機和牽引變壓器。這套動力組合,曾推動“復興號”樣車跑出時速420公里的“世界紀錄”。

  “早年造高鐵,國外拒絕轉讓傳動和控制等核心技術,讓我很痛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中車株洲所”)董事長丁榮軍説。曾經的“技不如人”,激發了自主攻關的決心。

  新型高鐵在國際上沒有標準,包括株洲科研力量在內的中國科研院所對“復興號”84%的技術標準進行了創新,産生了逾千項發明專利,構成了紮實的技術體系。丁榮軍説:“如今中國已完全掌握高鐵九大核心技術。”

  卓越創新,離不開積澱和傳承。1936年,粵漢鐵路旁的小鎮株洲建廠修理蒸汽機車。新中國成立,株洲肩負振興工業使命,自力更生的創新基因從此紮根。

  “當時,連總工都不熟悉電力機車,我們是在一張白紙上開始幹,”年屆八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友梅説,“由於國外封鎖,每一個發展階段都很難,流了很多淚,但始終沒有忘記自力更生。”

  磁懸浮也是全球軌道交通競技新熱點。在引進費用太高的情況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車株機”)開始自主研發。沒日沒夜補知識,頂風冒雨做試驗。2016年,中國首列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磁懸浮列車成功運營。

  “中國磁懸浮不簡單,説幹就幹,跑得穩,舒適度高。”美國工程院院士蒙哥馬利不吝讚美之詞。

  除了核心技術,基礎材料和工藝也是中國製造短板。而株洲憑藉持之以恒的創新,玩轉了被稱為“工業牙齒”的硬質合金。相關産品在航空製造領域大量運用,並隨神舟飛船進入太空。

  沒有自主創新,就掌握不了大國重器!自力更生、馳而不息的創新精神,更深深融入株洲人的血脈。數十年來,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員紮根株洲,一項又一項創新成果在這裡誕生、走向世界,推動中國軌道交通技術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歷史轉變。

  開放學習,眼望全球競合

  穿上防塵服、戴上防靜電手套,走進裝備世界一流智慧生産裝置、空氣凈化系統、濕溫度控制系統的IGBT晶片極凈車間,現代科技“衝擊波”撲面而來。

  8英寸的圓薄片上,排列著128個晶片,每個為指甲大小、兩根頭髮絲厚。它能在1秒鐘完成一百萬次開關動作,實現電流快速轉化。

  如果沒有對接全球,株洲很難出現這一被稱為現代變流工業“皇冠上明珠”的重大技術創新。創新,當放眼全球。

  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株洲敏銳地與海外開展資本合作。中車株洲所參股英國丹尼克斯半導體公司,實現中國軌道交通領域首次海外並購。

  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鏈條式反應被觸發。中車株洲所一舉掌握晶片完整技術鏈,2014年建成國內首條8英寸IGBT生産線,大功率半導體從此有了“中國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絕不能關起門來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

  深居內陸的株洲,正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融入世界創新網絡,借勢改革開放大潮有針對性地學習世界先進經驗,集成世界創新資源,互動世界技術靈感。

  上世紀80年代,株洲硬質合金集團購買了瑞典山特維克集團一條完整生産線,縮短了二十年研發時間,迅速縮小與西方的技術差距。如今,憑藉成功的“再創新”,其産品在與海外巨頭的競爭中屢屢勝出。

  自主創新和開放集成相輔相成。“十二五”期間中車株洲所相繼實施海外並購和跟進創新,快速掌握了深海機器人、軌道減震、汽車減震等一系列核心技術。

  “創新從不是閉門造車,與國外的技術交流、學習非常必要。在引進、學習的同時,還要有自己的革新,這是辯證統一的。”劉友梅説。

  反哺共享,心懷世界福祉

  馬來西亞,世界最高速米軌動車仿佛在平衡木上“跳舞”。土耳其,極小轉彎半徑的輕軌蜿蜒于愛琴海邊。南非,“耐熱型”雙流制機車牽引著一抹抹“中國紅”,躍動在廣袤原野……

  “中國動車的使用是載入史冊的一刻。看看我們鐵路上跑著的老火車,再跟新動車比一比,一切都擺在那。”馬其頓前總理格魯埃夫斯基高度評價該國進口的“株洲造”動車。

  “即使在印度極端高溫的夏季也運行良好,堪稱全印度表現最好的地鐵快線。”採購株洲地鐵的印度業主賈德亞由衷點讚。

  如今,源於株洲創新的中國製造已出口到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再加上目標市場本地化製造、採購、用工、服務和行銷的“五本”理念運用,中國創新正不斷反哺世界,增益全球産業生態和各國民眾福祉,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智慧和胸懷,不斷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添磚加瓦。

  “不同於一些發達國家,中國願意開放技術轉讓,幫助別國發展。”中車株機巴基斯坦籍員工舒艾卜説,他與德國、澳大利亞等外籍員工曾一起到株洲學習軌道交通技術。

  他看到的株洲,已崛起為國家創新城市、全球首個産值超千億的軌道交通基地,擁有世界軌道交通裝備“夢之隊”。承載兩百多個中國工業史“第一”的榮光,對標美國矽谷,株洲正全力打造“中國動力谷”,不斷提升動力産業在全球價值鏈上的位置。

  “株洲將不忘初心,抓住比較優勢、鞏固比較優勢、發揮比較優勢,向世界産業創新城市的潮頭而立。”株洲市委書記毛騰飛説。(參與記者:歐陽為、朱俊清、秦彥洋、張興軍、林昊、朱晟)

編輯:李勝蘭
在信息的海洋中為您導航陪您去週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