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湖北荊門6月13日電 (全凡華)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2日聯合宣佈,城河遺址王家塝墓地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穫,已發現新石器時代墓葬212座。
專家認為,王家塝地點應是城河遺址屈家嶺文化的大型墓地,其等級高、規模大、隨葬品豐富,在長江中游地區較為少見。
城河遺址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最初發現于1983年,根據採集到的陶片確定為新石器時代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考古隊在城河遺址西北區域王家塝,發現屈家嶺文化時期大型墓地。
今年3月,聯合考古隊開始開展勘探、發掘工作。通過對王家塝地點進行系統布方發掘,發現墓葬218座,其中新石器時代墓葬212座。
根據勘探和發掘情況,墓地東、西、南界已明確,北側仍存在大量墓葬。墓葬分佈十分密集,有少部分存在打破關係,顯示出作為一處公共墓地,有著明確的規劃和佈局。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彭小軍説,在發掘區內已發現的墓葬遺存中,面積在10平方米以上的墓葬有5座,32座墓葬的開口面積在4平方米左右,61座墓葬在2.5平方米以上,其餘墓葬多在1.5—2平方米左右。同時,根據觀察,墓葬在空間分佈上似乎存在分組現象。這種墓葬面積的差異和空間分佈,很可能意味著社會分層和群聚現象。
彭小軍認為,王家塝墓地的發現和發掘,為全面了解長江中游地區中等規模城址的聚落佈局、社會組織結構提供了新的認識。城河遺址居址—墓葬—城垣三位一體的系統發現,是探索屈家嶺文化時期的社會組織結構、族群、葬俗、技術工藝,以及深入研究長江中游地區文明化進程的重要信息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