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穆升凡,堅定文化自覺,探尋歷史真相
消費日報網  2018-06-25 15:20:11

  穆升凡是一位紮根在貴州山區的文化學者。16年間,出版個人專著42部,主編16部,參編11部。為機關、學校、街道、農村講授地域文化與紅色文化500多場次,被稱作地域文化與紅色文化的探尋者和“活字典”。2014年被評為“感動酒都十大人物”。聘任為遵義市道德講堂德師。

  穆升凡,堅定文化自覺,探尋歷史真相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文化是立國之本。文化發展繁榮,需要一批默默的耕耘者與奉獻者,生活在貴州山區的穆升凡,就是這文化耕耘與奉獻中的一員。

  穆升凡的文化活動,完全建立在文化自覺的基礎之上。他深刻領會到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覺,自覺而自信,自信而自強。作為文化人,就必須有社會責任感,要敢於擔當,勇於踐行。

  穿梭在田野鄉間,行走于各個圖書館。這些地域成為穆升凡流連忘返的地方,也成為他查證資料、核對史實的最佳場所。更是他“尋夢”的精神寄託。“人總要有更多的擔當精神,歷史的真相如不去挖掘出來、書寫出來,對不起生我養我的地方。”穆升凡深情的説道。

  “荒漠在於無知,探賾方顯厚重”,這就是穆升凡對待地域文化建設的學術觀,同時也是文化自覺的原動力。

  穆升凡,堅定文化自覺,探尋歷史真相 

  穆升凡把畢生精力投入在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事業之上,遍訪鄉間,廣覽古籍,于鄉野間探尋舊跡,在殘卷中覓考先蹤。遇到失落從不氣餒,有了線索必躬行往探。花去時間不可惜,用去經費無所謂。苦在其中,樂在其中。如探尋紅軍二渡赤水轉戰仁懷的史料就苦磨了三年方才獲得,去武漢查貴州舉人熊文瑞職任湖北黃梅知縣就自費花二千多元終獲十個字而歸,去四川高縣訪獲貴州進士卞雲龍手跡等等。又如仁懷建縣月日,茅臺地名的來由,茅壩則溪隸屬,龍源村四大文化資源,學孔鄉歷史文化的挖掘、整理、整合,都付出了很大艱辛。

  穆升凡,堅定文化自覺,探尋歷史真相 

  穆升凡的文化之旅,其系列分別是地域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與文學創作。

  地域歷史文化方面的成果,就有《遵義文化概略》、《遵義文化遺産》、《仁懷科舉人物》、《仁懷移民考》等多部。他的研究成果,填補了地域文化的諸多空白,豐厚了地域歷史文化的內容。從而增強人們對生於斯長于斯地域的認識,激發人們的自信感。仁懷市龍源村代表説,“穆升凡對龍源村的貢獻是:探龍騰之源、尋古播之蹤、昭萬應之德、彰軍威之雄”。這證實了穆升凡的文化活動是接地氣的,是服務於民,惠及於民的,是有深遠歷史價值的。

  紅色文化是穆升凡文化成果中最閃亮的內容。穆升凡從孩提時,就一次次傾聽父親講紅軍張隊長住他家父親給送去雞蛋張隊長堅決要付錢的故事,之後就不斷探索紅色文化,並提練出了紅軍四渡赤水四次轉戰仁懷、紅軍魯班場戰鬥是從被動轉為主動的關鍵之戰,紅軍在茅臺的第三次渡赤水河是“四渡赤水戰役”的精妙之筆,仁懷特殊山水為紅軍跳出敵人包圍圈創造條件等新鮮觀點。穆升凡苦心探索十多年,出版紅色專著《天下奇徵》、《紅色仁懷》、《革命老區仁懷》、《仁懷紅軍故事》等10多部。撰寫了《遵義會議陳列館解説辭》並使用至今。理清了地域的紅色資源,豐富了地域的黨史內容。撰寫紅色論文多篇,在《貴州黨史》等刊報發表。其中《毛澤東與四渡赤水》獲中國近現代史料學會評為論文二等獎,《紅色仁懷》獲優秀獎。《紅軍第四次渡過赤水及回師仁懷的歷史地位與作用》一文揭示了四渡之後幾天紅軍的行動足跡,得到黨史專家認可,被收錄中央黨史研究室大型文獻《長征》一書。

  樂於傳播,是穆升凡的一大貢獻,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傳播于社會,傳播于廣大青少年。近年來,向機關、學校、街道、農村宣講長征精神,講述紅軍故事500多場次。向央視、各級煤體和向來遵義考察、學習的紅二代推介了遵義的紅色文化資源。向革命老區衛星小學贈送價值4000多元的本人紅色專著。他被推選為遵義長征學學會仁懷分會會長。

  穆升凡既是地域文化學者,紅色文化專家,也是文學大家。他的散文、小説、詩歌、辭賦,出手不凡,銘、記、序、聯的創作亦是高手。其辭文多刊發于《中華辭賦》、《星星詩刊》等報刊。有專著《耙梳屯之韻》、《絕對感覺》、《穆牛的故事》等,有長篇歷史小説《穆星天平播》、《仁懷軍事演義》、《楊氏土曲酒傳奇》等。其作品歷史文化知識厚重,主題鮮明,積極向上。按他的説法就是“歷史是真實的,絕對來不得半點虛假,作為一名地域文化方面的探尋和研究者,必須對自己所研究的成果負責,只有這樣才能無愧於歷史。研究和創作是一種責任。”

  穆升凡,堅定文化自覺,探尋歷史真相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國際政治研究室副主任、教授穆佔勞于6月17日在貴陽出席《穆升凡作品研討會》時説,“在歷史長河中,一個人要愛國、要愛家鄉,愛家鄉就要挖掘當地的文化。穆升凡肩負起了一個文化使者的擔當和使命,為貴州乃至全國的文化挖掘貢獻了自己的智慧。”

  穆升凡,堅定文化自覺,探尋歷史真相 

  穆升凡堅持作品功能的長效與實用。堅持作文要徹悟人生,視審社會,既要大眾化,又要守衛博大精深中華傳統文化根基。既要經世濟用,又要經得起歷史檢驗。

  縱觀穆升凡的文化成果,有以下特點:

  一是數量多。穆升凡已公開出版個人專著42部,主編16部,參編11部。作為一個業餘文化學者,而且是半路出家,有如此成果,實屬難能可能。於此,人們送他一個雅號——“永遠不知疲倦的人!”

  二是題材廣。穆升凡的作品,從文化類分有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地域文化、移民文化、姓氏文化,有地方誌、黨史。有傳統文化、現代文化,有學術專著,有理論著述,有民間文學。從文學類分有小説、散文、詩、賦、聯、銘、讚、記、序、歌、雜記等。有學者評價説,穆升凡的作品“博而專,精而廣”

  三是檔次高。穆升凡文學作品的藝術檔次相當高,特別是賦文,在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有學者評論説,穆升凡的作品其“賦”宏博,其“記”深邃,其“銘”精略,其“讚”典雅,其“聯”哲智,其“詩”蕩逸,其“序”練達,其“歌”抒暢。

  四是影響大。穆升凡的文化成果傳播遠影響大,從地域上看,遍及全國各地,從紅色文化方面看,央視1頻道、2頻道、4頻道、7頻道、10頻道及北京衛視、浙江衛視等都推介長征文化。從地方遺存上看,在四川、貴州等地已將穆升凡的賦、詩、聯、銘等刻成石碑,或展示的已達一百多處。就連河北、內蒙古、山東等地學者出版專著都請穆升凡為其作序。學術專著《河南郡穆氏考略》等在全國很有影響。凡來貴州探尋者,都要找穆升凡這位“活字典”和“活寶庫”。

  穆升凡,堅定文化自覺,探尋歷史真相 

  穆升凡在擔任遵義市人大代表期間,提出了“建立遵義長征學研究中心”等建議案。其履職事跡收錄《中國人大年鑒·2014卷》。

  穆佔勞説:“穆升凡創作有關地域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文化內涵,鄉村文化如何建設?要從歷史中尋找靈感,尋找源泉,尋找答案。”

  (東方主流傳媒一黃壹萬、袁傑)

編輯:葛寧遠
在信息的海洋中為您導航陪您去週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