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紅色力量”助力優質高效建設冬奧場館
中國新聞網  2018-07-02 09:13:52

  中新網北京新聞7月1日電 (記者 尹力)2022年冬奧會現已進入“北京時間”,各項籌辦工作均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為確保多個重點項目能按照時間節點要求高品質完成,多個重點工程項目的負責單位大力發揚黨建引領作用,以一股“紅色力量”助力優質高效建設冬奧場館。 

  鳥巢項目總工程師再度操刀“冰絲帶” 

  國家速滑館又稱“冰絲帶”,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標誌性新建場館。為在賽後實現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球等所有冰上運動的全覆蓋,給民眾提供更大的冰上活動空間。該場館特別採用了全冰面設計,1.2萬平方米的冰面也創下了亞洲之最,其中每一塊冰面都將實現“單獨控溫”,可分區同時使用。 

  該館的建設創新採用PPP模式,由北京國資公司、首開股份、北京城建集團、北京住總集團和華體集團共同組成五方股東成立公司,並成立國家速滑館黨委。曾擔任國家體育場(鳥巢)工程總工程師的李久林再度出山,成為國家速滑館工程總工程師。 

  作為一名有著27年黨齡的中共黨員,李久林致力於將國家速滑館打造成為世界最大跨度的正交雙向索網屋頂體育館、亞洲最大冰面體育館、高度智慧化的體育館。在建造過程中,“冰絲帶”面臨一系列“前無古人”的技術難題,他發揮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承擔起整個工程的技術創新策劃和組織管理工作,積極解決具有重大風險的關鍵施工技術難題,特別是針對國産高釩密閉索在大型體育場館的首次應用,李久林組織了廠家考察、方案論證、樣品試製、模型實驗等幾十項準備工作,為世界最大單層索網屋頂體系的成功施工做好充足準備。 

  根據計劃,國家速滑館將於今年9月完成主體結構,真正“拔地而起”。2019年10月可完成制冰工程,年底實現基本完工。作為一座綠色環保的智慧場館,“冰絲帶”在製冷中産生的餘熱可以為運動員提供生活熱水和冰面維護等,每年能節省180萬度電。 

  黨員突擊隊解決崇禮鐵路太子城隧道施工難題 

  作為2022年冬奧會重點配套交通工程之一,崇禮鐵路全長53.84公里,預計將於2019年底竣工。其中的關鍵性工程太子城隧道全長4775米,由中鐵四局建設。為保證崇禮鐵路項目進度,650名建設者克服隧道圍岩差、隧道富水等問題,堅持隧道內施工,預計該隧道將於今年貫通。 

  據中鐵四局集團崇禮鐵路三標項目黨工委書記丁亞文介紹,太子城隧道在掘進過程中曾遭遇大量地下水,黨員突擊隊隊長趙衛華帶著隊員們爬上透水最嚴重的圍岩山體上實地勘察。憑著在國內多條高鐵的施工管理經驗,趙衛華果斷做出調整隧道角度的決定,解決了不良地質對隧道施工的嚴重干擾。 

  根據隧道斷面大小及隧道施工方法,項目部採取一級機械化配置方案,加強了機械設備工裝化和施工工藝的創新,形成了9條機械化配套作業生産線,確保了工程品質和進度。同時,施工中安裝使用了液壓式仰拱弧形模板、定位卡具模板、防脫空報警系統、蒸汽養生臺車、水溝電纜槽臺車等先進設備,使隧道掘進達到良好效果。 

  崇禮鐵路建成後,將與新建的京張鐵路一起,形成北京市區至崇禮賽區快速、便捷的客運通道,對崇禮區加快融入首都經濟圈,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亦有重要意義。 

  張家口市氣象局極端天氣仍堅持完成建站任務

  北京冬奧組委于2017年8月要求加快推進賽事核心區14個氣象觀測站建設任務,需確保雪季前投入運行。為全力推進冬奧項目建設,張家口市氣象局成立了以黨員為主的冬奧工作專班,統籌規劃,確保項目品質和進度。 

  賽區海拔高、上凍早,時間緊、任務重。張家口市氣象局業務科技處長樊武于10月13日至11月6日間,帶領冬奧工作專班幾名黨員,會同崇禮區氣象局、設備生産廠家、施工單位共20余人趕赴雲頂雪場,奮戰在一線工地二十多天。 

  期間,由於持續數天的大風強降溫天氣和雪場造雪,使得建站工作非常艱難。為避免下山再上山耗費大量時間,建站人員大多是自備乾糧連續作戰,完成站址勘察、基礎建設、設備安裝等任務,按時建站並獲取符合國際奧會要求的各場館氣象數據,為場館建設氣候評估及重大賽事和重要活動氣象服務保障提供科學依據和支撐。 

  截至2017年11月5日,2022年冬奧會雲頂滑雪公園場地新建6個氣象觀測站,冬季兩項中心場地新建5個氣象觀測站,北歐中心越野滑雪場地新建3個氣象觀測站,張家口賽區賽事核心區2017年氣象觀測站建設任務全面完成。至此,張家口賽區賽事核心區共建成25個氣象觀測站。 

  下一步,賽事核心區氣象觀測站將做好設備維護保障和數據分析應用服務,為冬奧會場館建設氣候評估、重大賽事和重要活動氣象服務保障提供科學依據和支撐。

編輯:李勝蘭
在信息的海洋中為您導航陪您去週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