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傳承非遺技藝 感受老北京民俗文化魅力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8-07 14:57:53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尹紅燕):北京是中國的文化中心,在其三千年曆史發展長河中,許多享譽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形成並傳承下來。北京現有的世界級、國家級非遺項目達200余個,為北京的文化旅遊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許多藝術瑰寶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到北京,耍中幡、聽相聲、看京劇,感受老北京傳統民俗文化的魅力。

  體驗非遺技藝 感受老北京民俗文化魅力_fororder_體驗非遺技藝 感受老北京民俗文化魅力

  故宮全景 攝影 張林陽

  耍中幡是中國地方民間傳統雜技項目。2006年,北京天橋中幡是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遺文化。中幡源於明清時期皇室儀仗隊的旗桿,裝飾華麗、重數十斤。後來耍中幡演變成中國民間廟會節目之一,藝人將其豎起托在手中或頭頂,舞出多種花樣,表演具有驚險緊張、輕鬆幽默、剛柔兼備等特色。去年9月,巴基斯坦高級記者亞希爾•哈比卜•汗在北京市西城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展覽館內欣賞了由北京付氏天橋寶三民俗藝術團帶來的中幡表演,並現場體驗了一把“耍中幡”,他説:“耍中幡太需要力量了,他們至少要花十年來訓練,非常了不起。”

  體驗非遺技藝 感受老北京民俗文化魅力_fororder_體驗非遺技藝 感受老北京民俗文化魅力1

  巴基斯坦高級記者亞希爾•哈比卜•汗在北京市西城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展覽館內“耍中幡” 攝影 楊賓

  與中幡同一批入選中國國家級非遺文化的北京景泰藍製作技藝,是北京市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自元代起常在宮廷中使用。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因在中國明朝景泰年間盛行,使用的琺瑯釉以藍色為主而得名,其製作工藝是集冶金、鑄造、繪畫、雕刻等多種工藝為一體的複合性工藝,堪稱集中國傳統工藝之大成,自古便有“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之説。景泰藍工藝品以精湛典雅的紋飾技巧、金碧交輝的迷人色澤、流光溢彩的藝術韻律和獨樹一幟的民族風格,經常作為國禮出現在中國外交舞臺上。在2014年的APEC會議上,中國便將“四海昇平”景泰藍賞瓶作為禮物送給21位經濟體元首。

  體驗非遺技藝 感受老北京民俗文化魅力_fororder_體驗非遺技藝 感受老北京民俗文化魅力2

  《霸王別姬》劇照 攝影 楊賓

  體驗非遺技藝 感受老北京民俗文化魅力_fororder_體驗非遺技藝 感受老北京民俗文化魅力3

  戲曲演員在化粧 攝影 楊賓

  在戲曲文化方面,北京京劇早已舉世聞名,它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美學精神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國戲曲舞臺上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劇種,以唱、念、坐、打四種藝術手法來塑造劇中生、旦、凈、末、醜五種角色,被譽為中國的“國劇”、“國粹”。梅艷芳、茍慧生、尚小雲、程硯秋京劇四大名旦是家喻戶曉,其精湛的表演藝術被中外遊客口口相傳。

  體驗非遺技藝 感受老北京民俗文化魅力_fororder_體驗非遺技藝 感受老北京民俗文化魅力4

  全聚德挂爐烤鴨技藝 攝影 馮寶林

  俗話説:“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到了北京,人人都得嘗嘗“中華第一美味”北京烤鴨,尤其是全聚德烤鴨,全聚德挂爐烤鴨技藝因而馳名中外,該技藝于2008年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挂爐烤鴨使用果木為燃料,在特製的烤爐中以明火烤制而成。烤制出爐的烤鴨皮層香酥、肉質鮮嫩、色彩鮮亮,獨特的風味深受中外遊客青睞。

  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傳統技藝漸漸消失,為了保護傳統文化,北京通過開設非遺研修班,設立非遺傳承基地,培養工匠,舉辦豐富多彩的非遺體驗活動,向百姓傳授技藝,讓非遺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

編輯:李勝蘭
在信息的海洋中為您導航陪您去週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