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華數機器人車間。新華網發(水土高新生態城供圖)
新華網重慶8月10日電 吸引四家排名世界前五的機器人製造巨頭落戶、成立國內首家機器人融資租賃公司、佈局西部唯一國家級機器人檢測與評定分中心……近年來,重慶加速佈局機器人研發、製造等全産業鏈,試圖以其撬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重慶作為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以汽車、筆電為代表的製造行業正面臨人力成本上漲、産能過剩、結構性調整等挑戰,急需通過包括工業機器人在內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推動傳統製造工廠向智慧工廠轉型升級。在2017中國機器人産業發展大會上,重慶市經信委副主任劉忠就公開表示,機器人産業在重慶發展“紅火”,重慶已經日益成為全國重要的機器人生産基地之一。
作為重慶智慧産業集中發展的主承接平臺,兩江新區水土高新生態城正在努力打造西部地區機器人産業高地。目前,發那科、庫卡、ABB、川崎、華數等國內外機器人龍頭已成功落地,基本形成以國家機器人檢測評定重慶中心為代表的機器人“一區六平臺”産業生態,即機器人及智慧裝備製造區、標準檢測評定平臺、融資租賃支持平臺、展示互動體驗平臺、重慶智慧機器人研究院平臺、應用研發、人材培訓和創新孵化平臺。
巨頭搶灘 世界前五機器人廠商來了四家
川崎、庫卡、ABB、發那科……世界排名前五位的機器人廠商已有四家來了重慶,均落戶在水土高新生態城。作為重慶機器人産業的重要承載地之一,這裡已初步形成了“高端工業機器人聚集、服務機器人和關鍵零部件起步、産業生態日漸完善”的産業格局。
巨頭為何紛紛選擇佈局水土高新生態城?
“區別於國內其它區域的機器人産業發展模式,水土高新生態城堅持推動‘政、産、學、研、用、金’的垂直一體化整合,著力於以創新引領發展,以市場為驅動,以打造生態集聚産業,以完善鏈條吸引企業。”水土高新生態城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外企加速佈局的同時,華數、國評中心、海浦洛等國內知名機器人品牌也紛紛搶灘,以求在龐大的機器人市場分得一杯羮。
目前,川崎研發的雙腕機器人等系列産品已經暢銷國內外市場;華數推出的打磨領域專用機器人及六軸機器人智慧化生産線等,贏得了不少企業訂單。他們為重慶乃至西部地區的製造業智慧化轉型升級注入了全新活力。
據介紹,水土高新生態城經過8年的建設,已基本形成以國家機器人檢測評定重慶中心為代表的機器人“一區六平臺”産業生態,引進機器人本體製造和系統集成項目近15個,合計簽約投資額近20億元,預計達産後年産值33億元。
川崎機器人展示大廳。新華網發(水土高新生態城供圖)
産業驅動 “重慶造”機器人可融資租賃
當前國際上常用萬名産業工人擁有的機器人數量,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工業自動化、智慧化水準,這個數據也叫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數據顯示,目前重慶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約為50台/萬名産業工人,未來3年內,這一密度有望提升到150台/萬名産業工人。
如何有效地提高重慶的工業自動化、智慧化水準,讓這一數據實現穩步提升?
“讓機器人自己去掙買自己的錢。”2014年,重慶兩江機器人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在水土高新生態城誕生,這是國內第一家專注于機器人融資租賃的公司。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工業機器人價格不菲,為了降低企業的資金投入,特意採取了融資租賃這種創新手段,在推廣工業機器人使用的同時,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讓企業可以提前使用機器人。
“舉個例子,我們購買機器人租給企業,企業支付首付款,以後分期還款,資金壓力小了,可以把錢投入到研發等其他領域。”該負責人稱,目前通過這種這種融資租賃模式,已累計完成工業機器人銷售超過2200台,高端數控機床等智慧裝備銷售1000台。
在兩江機器人展示中心門口,機器人正歡迎四方遊客。新華網發(水土高新生態城供圖)
創新路徑 探索“機器人+旅遊”新模式
當機器人遇上旅遊,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近日,水土高新生態城區內的兩江新區機器人展示中心組織遊客體驗了一把新型旅遊方式——工業旅遊,通過參觀體驗機器人全産業鏈,體驗智慧家居、VR虛擬現實等,讓遊客們現場感受“機器人王國”的魅力。
據介紹,這是該展示中心啟動工業旅遊項目的第一步,未來,這裡將結合川崎、華數等機器人廠商開展工業參觀、旅遊等活動,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提升兩江機器人産業發展的知名度。該展示中心也將被打造成為兩江新區工業旅遊的一張新名片。
作為重慶兩江機器人産業的重要載體之一, 兩江機器人展示中心內設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兩大展區,匯聚了川崎、ABB、發那科等眾多國內外頂級機器人品牌,已成為國內展示機器人科技前沿的主流陣地和公共窗口。同時,重慶市機器人與智慧裝備産業聯合會兩江新區分會在此掛牌。目前,重慶兩江機器人展示中心已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教育基地”“重慶市科普基地”“紅領巾教育實踐基地”。
按照規劃,到2020年,水土高新生態城將實現年産工業機器人1.2萬台、服務機器人及特種機器人2萬台以上,機器人及智慧製造的年産值超過100億元,建成國內領先的中國機器人産業高地。(組稿:劉淳 參與采寫:紹以南 劉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