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記者王攀 石龍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近日在京召開。多位內地學者就此受訪認為,一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穩步向前推進,重要意義日益凸顯,此次會議指明大灣區建設注重高品質發展的方向,未來廣闊前景可期。
2017年7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産業規劃部部長、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王福強認為,以該協議簽署為起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起步。一年來,大灣區建設有效推進,各界紛紛獻計出力,對大灣區的認識理解也不斷深化。
“大灣區從概念構想正不斷轉化為具體行動。在改革開放再出發、‘一國兩制’新實踐的背景下,從國家層面謀劃推動大灣區創新發展的意義重大。”王福強説。
廣東省社科院副院長袁俊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擁有多元化制度並存的優勢紅利,讓大灣區國際交往和産業合作存在更多選擇,這種紅利是整個國家改革紅利的重要組成部分。
袁俊指出,依託“一國兩制”,大灣區的營商環境將達到更高水準。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深圳和香港疊加形成的科技金融圈、深莞惠等地産業製造群和港澳形成的産業經濟圈、廣佛和港澳構成的産業經濟圈,將互相疊加影響,共同組成大灣區經濟發展的動力引擎。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項目研究員謝來風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強調,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品質發展的典範,這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指明瞭方向,確立了長遠發展目標。
謝來風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高品質發展,既包括粵港澳三地社會的和諧,也包括粵港澳之間社會的和諧。同時,高品質發展定是綠色發展,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建設生態環境優美、生活服務完善、公共交通便利、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灣區。
謝來風建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從支撐力、創新力、驅動力、集聚力和輻射力五個方面入手,提高經濟發展品質。“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高品質發展典範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內地與港澳保持良好溝通與協調,在制度上進行創新、在行動上保持同步,共同努力、共享高品質發展成果。”他説。
多位學者指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粵港澳之間實現了優勢互補、攜手發展。這些合作經驗將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得到進一步體現。未來應發揮好“一國兩制”獨特優勢,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助推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大歷史機遇,努力實現大灣區建設長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