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景式描繪上海文化:《海派文化地圖》叢書再添五卷
新華社  2018-08-22 09:49:59

  新華社上海8月21日電(記者孫麗萍)海派文化究竟是什麼氣質?是十里洋場的繁華,是中西合璧的包容,還是日新月異的進取?聚海上作家、學者、媒體人之力編寫而成的“海派文化地圖”叢書20日在2018上海書展上又推出五卷。這套叢書按照上海的行政區劃,逐一解析和描繪海派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傳承與多元特質。打開這部以文字繪就的“海派文化地圖”,人們將深刻理解“同一個上海、多元的文化”。

  據悉,《海派文化地圖》叢書是根據上海市政協委員的提案而啟動編撰的實施工程,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該叢書共分17卷,其中16卷分別介紹上海各區的海派文化資源特色與文化現象。最後卷為“海派文化地圖”叢書的精選集(中英對照)。現已出版《申江往事》《滬東風雲》《東海瀛洲》《都市傳奇》《山海雅韻》《海上文脈》《上海藍調》《崧澤之光》《淞濱漫話》9卷,預計全套叢書將於明年完整面世。

  “上海是寫不盡的。海派文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中國作協副主席、上海作家葉辛在叢書發佈會上説。《海派文化地圖》叢書細述上海各區的歷史、人物、故事。讀者可“按圖索驥”,帶著這套叢書走遍上海,尋找海派文化的精確細節。例如:老黃浦的開埠文化、老南市的老城廂文化,融合成今天上海市黃浦區的文化特色;而位於上海東部的楊浦區則曾有宋代屯兵的駐所和千年古剎,孕育出一種濃烈、剛性的文化氣質;在上海徐匯區,濃密梧桐掩映下的眾多歷史建築和寧靜的徐家匯藏書樓,蘊含著十七世紀迄今的中西文化交流史……

  即使同處濱海位置,海派文化也在上海各區延伸出不同支脈。據《海派文化地圖》叢書介紹,浦東是700多年前“從海裡長出來的”,攜著與生俱來的海洋氣質。昔日摩登上海的一半高樓,由浦東的西式建築營造商所修。而以農民畫著稱的金山,則更多接續了吳越文化的遺韻,黃公望潛心繪製傳世名作《富春山居圖》的呂巷也在這裡。從歷史到當下、文化基因豐富多元,正是上海形成“海納百川”之海派文化的原因。

編輯:李勝蘭
在信息的海洋中為您導航陪您去週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