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肩32個全球知名文化城市 成都“三城三都”建設提速
華西都市報  2018-09-25 09:40:10

比肩32個全球知名文化城市 成都“三城三都”建設提速

  9月20日,第十七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在成都開幕。圖為成都展區。雷遠東攝

  成都發展

  今年初,在成都市對外開放大會上,成都明確將以“三城三都”為載體,塑造別樣精彩的成都標識。即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建設“世界旅遊名城”、建設“世界賽事名城”,打造“國際美食之都”、“國際音樂之都”和“國際會展之都”。

  方向明確,建設提速。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未來成都要保護數千年來傳承的歷史文化遺産,傳承城市歷史文脈。在發展天府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方面,要深入挖掘“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內涵。打造“雙核兩帶十九片”文化創意集群和200條文創特色街區,建設國際性文創産業生態圈;並高水準建設文創名城、旅遊名城、賽事名城,高標準打造國際美食之都、音樂之都、會展之都,提升城市文化全球影響力。將天府錦城建設成為體現“老成都、蜀都味、國際范”的天府文化傳承展示區、文商旅融合發展創新區和老城中優轉型示範區。

  建設世界文化名城

  比肩全球32個文化名城

  成都入選“世界文化名城論壇成員城市”

  成都市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成都既要傳承歷史文脈,固城市之根,又要激發文化創造,立城市之品。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凝聚力、創造力,為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奠定堅實基礎。

  方向已定,未來已來。去年8月24日,在香港舉行的“川港澳合作周”成都建設國家西部文創中心專場活動上,成都被正式授牌“世界文化名城論壇成員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論壇主席特別代表Conor Roche在會上表示,“成都的加入將會更好地促進世界文化交流和全球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以此為契機,成都與米蘭、香港、倫敦、紐約、東京等32個全球知名文化城市一併,承擔起領軍全球城市文化的重責。

  從授牌到現在,一年時間已過。在這一年裏,成都主動借船出海,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向世界展示新時代天府文化的新風貌。記者了解到,目前成都正在通過塑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提升城市文化溝通能力和全球傳播能力。

  今年6月底,2018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在成都舉行。世界文化名城論壇成員城市、“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節點城市和國內外知名文創機構代表以及文化名人,齊聚成都,共謀“一帶一路”建設下的文化交流合作與開放共享。創意英格蘭主席約翰·萊斯利·紐比金這樣評論成都,“成都是最具創造力的文化名城之一,不僅非常有活力,在這裡的人們也用創意推動城市文化的發展。”

  建設世界旅遊名城

  已開始實施“八大工程”

  正構建七大世界級旅遊産品體系

  除了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外,成都還正著力建設世界旅遊名城。成都提出,到2020年旅遊總人數將達2.34億人次,旅遊總收入達4500億元,旅遊業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長,佔全市GDP比重將達到11.24%。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旅遊名城和亞太地區旅遊集散地。

  這兩年,成都時常出現在全球範圍內的旅遊目的地榜單上。2017年,成都先入選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出版的《國家地理旅遊者》2017年度21個必去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後被CNN選為2017年全球首選的17個目的地之一,且兩個榜單中成都都是唯一入選的中國目的地;據在萬事達發佈的2017年全球20個增長最具活力旅遊目的地榜單國際入境過夜遊客數量增長排名中,成都位列第二名。

  未來,成都將如何建設世界旅遊名城?記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已經開始實施“八大工程”助推其旅遊發展。這八大工程分別是:促進全域旅遊綜合發展;強化産業融合,深入實施“旅遊+”和“+旅遊”戰略;實施旅遊産品結構優化和提檔升級;提升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促進智慧旅遊與創新創業行動,將建設旅遊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實現旅遊信息化基礎建設全覆蓋;推進旅遊綠色低碳發展;加強旅遊開放合作;拓展旅遊國際化行銷,增強成都旅遊的國際影響力。

  同時,實施旅遊産品結構優化和提檔升級,構建遺産觀光、蓉城休閒、時尚購物、美食體驗、商務會展、文化創意、養生度假七大世界級的旅遊産品體系。

  在空間佈局上,成都將根據“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方針為指引,按照資源分佈和産業發展實際,因地制宜確定發展佈局。具體而言,就是“中優區域”打造以都市休閒、娛樂購物、美食體驗、時尚音樂等為特色的城市文化休閒購物綜合旅遊區。“西控區域”打造集道教文化康體養生、主題娛樂、世遺觀光體驗為一體的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核心區。“東進區域”建設集山地運動、水上休閒、生態度假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山地運動休閒度假旅遊區。“南拓區域”打造以商務會展、文化創意、高端休閒等為特色的國際都市旅遊會展區。“北改區域”構建集國際商貿批發交易、工業旅遊、物流運輸、免稅旅遊購物于一體的臨港旅遊保稅商品展示購物區。

  建設世界賽事名城

  建國際一流體育設施

  天府奧體城概念性規劃將出爐

  對於建設世界賽事名城,成都也給出了自己的解讀:擁有國際一流的體育設施,舉辦若干有國際影響力的體育賽事,具有健全的賽事體系和相對發達的賽事産業,體育賽事融入和服務城市發展的作用突出,在國際體育賽事領域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城市。打造世界賽事名城,可以合理佈局成都大型體育場館和重大體育賽事,將充分發揮賽事和場館在賽前和賽後的“人氣吸附效應”,改善城市群之間的基礎設施建設、交通佈局和人文格局,助推成都城市建設發展從單一區域中心向大都市區和國家中心城市轉變。

  記者了解到,成都自2005年首次舉辦國際賽事——世界大力士錦標賽以來,隨著逐年國際比賽、全國性比賽和省市級別賽事的增加,基本具備了創建世界賽事名城的基礎。從成都目前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態勢和“三步走”戰略定位,創建國際體育賽事名城既要汲取北上廣深津特大城市國際體育賽事名城打造的思路與精華,也要積極借鑒國內外中小城市體育賽事名城打造的方式與經驗,充分發揮成都特大城市帶動引領作用和生態休閒文化的優勢。

  那麼,將如何打造世界賽事名城呢?成都提出了一個13年的“三步走”的目標:2018年至2022年:舉辦的國際體育賽事達到25個,其中洲際杯以上級別賽事達50%,具有自主IP和成都文化特色的賽事達30%。優先啟動建設“北部場館區”的成都國際足球中心、專業冰、籃球館,“南部場館區”的奧體中心網球場,“奧體城”的山地自行車賽道;2023年至2026年:舉辦的國際體育賽事達31個,其中洲際杯以上級別賽事達60%,具有自主IP和成都文化特色賽事達40%。啟動奧體城核心場館區的奧體中心主體育場、主體育館、室內自行車館、射擊館、三岔湖水上運動中心等場館建設;2027年至2030年:舉辦的國際體育賽事達40個,其中洲際杯以上級別賽事達75%,具有自主IP和成都文化特色賽事達50%。力爭奧體城核心場館區建成並投入使用。

  值得關注的是,天府奧體城是四川首個集水上、山地、綜合體育項目為一體的大型體育綜合體,位於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絳溪南片區,項目包含三岔湖、丹景山等區域,總面積約86平方公里。天府奧體城總體規劃按照“山水城共融”的理念,將形成“核心區、山地運動區、水上運動區”三大奧體功能板塊和13大賽事場館。此外,還有特色小鎮等。今年3月,天府奧體城集中開工了13個配套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達260.8億元。

  今年6月初,天府奧體城向全球徵集概念性設計方案,吸引了由全球104家知名機構組成的70個報名規劃團隊報名參與競逐,8家世界頂尖設計團隊最終入圍,分別來自中、美、德、日、英、澳、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預計在9月底揭曉國際諮詢最終結果。

  “三城三都”建設提速

  世界三大跨國會展名企落戶成都

  在成都未來的城市規劃中,除了“三城”還有“三都”。所謂“三都”即“國際會展之都”、“國際美食之都”和“國際音樂之都”。繼“三城”建設提速後,“三都”進展如何?

  記者了解到,8月29日,荷蘭皇家展覽集團、上海萬耀企龍展覽有限公司、意大利展覽集團在成都環球中心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進駐成都及一系列知名會展項目落戶的消息。未來,包括中國(成都)國際旅遊交易會、亞洲國際建築工業化展覽會、成都亞洲寵物展等行業盛會將相繼在蓉舉行。

  當前,成都按照“三城三都”的城市品牌建設目標加快打造國際會展之都。在前不久結束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上,成都以649.2分位居中國會展城市指數第一。根據《成都市建設國際會展之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成都將著力加強與國際知名會展企業合作,大力引進國際知名品牌展會,培育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名展、名館、名企、名業”。到2020年,初步建成“一帶一路”會展門戶城市以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會展之都,舉辦重大展會活動1000場,展出面積1100萬平方米,舉辦國際性會展活動達到180個,引進外來企業10家,達到會展業總收入1530億元。

  數據顯示:2017年,成都舉辦重大會展活動595個,同比增長10.4%;展覽面積約36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4%;會展業總收入930.5億元,同比增長12%;活動參與人數超過10300萬人次,同比增長4.9%,帶動臨時性就業崗位4930個,同比增長7%。

  在建設“國際美食之都”上,早在2016年,成都市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成都市川菜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率先提出打造“全球川菜四大中心”的發展藍圖、率先在全國把菜係作為産業來抓、率先從促進全産業鏈發展的角度統籌謀劃;提出了完善川菜標準體系、夯實川菜産業基礎、打響做亮川菜品牌、提升“美食之都”品牌等8項具體任務及政策措施,提出用5年時間打造千億級産業,建設全球川菜標準的制定中心、原輔料生産集散中心、文化交流創新中心和人才培養輸出中心的發展目標。

  而在“國際音樂之都”上,成都將重點打造武侯區“城市音樂坊”、青羊區“少城視聽産業園區”、成華區“東郊記憶”國家音樂産業基地和龍泉驛區“321梵木創藝區”四個特色音樂産業園區。與此同時,以“音樂+旅遊”的發展模式,重點打造彭州市白鹿鎮、崇州市街子鎮、龍泉驛區洛帶鎮、大邑縣安仁鎮四個音樂特色小鎮。未來,一張五位佈局的城市音樂産業“網絡圖”正在成都徐徐鋪開。在這張“網絡圖”上,清晰地規劃出城市東部為音樂創作生産區,以國家音樂産業基地“東郊記憶”為重點,依託三聖花鄉、蔚然花海,重點發展音樂創作生産和數字音樂製作傳播;南部為高端音樂演出區,有序推進大魔方、省級文化藝術中心等演藝設施建設,重點發展高端音樂演出;西部為傳統音樂演藝區,依託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園和藝術院校,重點發展傳統音樂演藝和音樂培訓;北部為音樂産業聚集區,依託四川音樂學院(新都校區)、鳳凰山公園、保利198音樂公園,重點發展露天音樂廣場和城市音樂公園;中心為專業演藝市場區,依託現有演藝場館和市場,建設城市音樂廳和音樂坊,重點發展音樂演藝、樂器銷售等專業市場。(記者 殷航)

編輯:李勝蘭
在信息的海洋中為您導航陪您去週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