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創新增創發展新優勢 以改革構建經濟新格局 以開放拓展增長新空間
洛陽:“轉”出高品質發展新天地
昨日,在中科院自動化所(洛陽)機器人與智慧裝備創新研究院,技術人員正在調試新研發成功的物料配送機器人記者 潘鬱 通訊員 熊良君 劉佳 攝
在發展中轉型,在轉型中躍升。
伴隨著“十三五”大幕開啟,站在爬坡過坎、轉型跨越、蓄勢崛起的重要關口,洛陽從新發展理念這個邏輯起點出發,謀劃形成了加快推進“9+2”工作佈局、加快實現“四高一強一率先”奮鬥目標的總體發展思路,形成和鞏固改革開放創新“三力聯動”格局,以動能轉型“轉”出高品質發展新天地。
2017年,這些“首次”令人印象深刻:洛陽生産總值首次突破4000億元大關,達到4343.1億元,同比增長8.7%;“三産”首次超過“二産”,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第一大産業,産業結構調整迎來重要拐點……
今年上半年,全市生産總值同比增長8.8%,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2個和1個百分點,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陣。一股激蕩奔涌的高品質發展新風潮正席捲河洛大地!
以創新增創發展新優勢
158個“洛陽支座”撐起港珠澳大橋,“洛陽連接器”為“復興號”動車組構築“安全線”,“洛陽創新”為C919國産大型客機編制“鐵甲衣”……“十三五”開局以來,老工業基地洛陽置身於共和國的創新大潮,奏響“洛陽創新”最強音。
亮眼的成績單,受益於洛陽持續為創新創業注入不竭動力。
圍繞構建現代創新體系,我市將創新能力作為破局“題眼”,集中全力打通政産學研深度融合、軍民企地對接轉化、市場化運作和人才成長“四個通道”,促進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四鏈融合”,推動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先行先試,洛陽邁開步子——
創新示範的歷程類似長跑,而洛陽以短跑速度開局。
“科技貸”業務、普惠型科技創新券制度開全省先河;出臺激發大院大所大企業創新活力“金十條”,深挖“創新富礦”;大手筆成立中原軍民融合産業聯盟,去年謀劃實施軍民融合項目80個……我市推出以現代創新體系為統領,以國家自創區建設、國家小微兩創城市示範建設和國家軍民融合示範區創建為支撐的“1+3+N”政策體系,破除制約創新的障礙藩籬。去年,全市專利申請量首破萬件大關,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32.6%,社會創造潛能空前激發。
自主創新,洛陽甩開膀子——
2016年,在第二屆軍民融合發展高技術成果展上,駐足中信重工展位前,習近平總書記指著整齊列隊的消防機器人,對隨行人員説:“這是中信重工的啊,這個企業我知道!”一向以“國之重器”著稱的省級創新龍頭企業中信重工,憑藉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機器人,坐上國內特種機器人及智慧裝備市場“頭把交椅”。
近年,我市大力實施創新主體創新平臺“雙倍增”行動,新培育創新主體和新增創新平臺總量及增速居全省前列。
現如今,越來越多像中信重工這樣的創新型企業,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敢與全球行業巨頭一決高下。
匯聚要素,洛陽找準路子——
何華,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其清科鐳射團隊憑藉鐳射增材強化尖軌技術,一舉奪得第五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先進製造行業總決賽團隊組第一名,也激勵他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與老工業基地洛陽結緣,撲下身子搞起産業化。
依託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先進製造行業總決賽、直通矽谷創新創業大賽等高端賽事,40余項獲獎項目在我市落地並實現産業化;通過召開地企合作聯席會議,一大批産業項目、科技合作項目、産銷對接合同在洛陽落地簽約;借力“1+4”一攬子人才工作政策,洛陽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四海“鳳凰”在河洛大地上棲息、築夢。
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加速匯聚,洛陽開放創新邁上新高度!
以改革構建經濟新格局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三二一”的産業結構,被世界公認為理想的經濟結構。去年,我市“三産”首次超過“二産”,打破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二産獨大”局面。服務業與工業交換領跑位置,共同成為拉動洛陽經濟的“動車組”!
一切嬗變,都與改革相連。回望歷史,看到的儘是深化改革釋放出的滾滾紅利。
以“改”釋放活力。
“不用排隊,隨到隨辦。”這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洛陽片區綜合服務中心引導員趙天元的口頭禪。綜合服務中心業務量大,不排隊的底氣來自哪?趙天元指向一塊展板,“這58個二維碼,對應著省、市下放權限的四大類58項常辦事項,申請人通過微信掃碼即可在線辦理審批事項。”
“一網通辦”“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三十五證合一”……我市借力自貿區洛陽片區建設,“放管服”改革打響“當頭炮”,使“看不見的手”靈活自如,“看得見的手”堅定有力,市場更加規範而有活力。數據説話:今年上半年,我市新開業登記市場主體4.5萬戶,大幅增長19.5%。
以“改”倒逼轉型。
我市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完成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個指導意見、若干個配套方案”的“1+N”政策框架設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倒逼産業轉型,為高品質發展夯實基礎。
落後産能加速退出。2016年以來,我市陸續關閉煤礦30處共588萬噸産能,淘汰67家企業190台(套)落後工藝、設備及生産線。刮骨療毒、除舊布新,為新動能留足空間。
優質供給蓬勃孕育。中國一拖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大型裝備的“私人定制”,北方易初利用工業機器人提升勞動效率……我市大力實施綠色化改造、智慧化改造、企業技術改造“三大改造”,去年全市工業利潤率上升至4.5%,為2012年以來最高。
以“改”增創動力。
洛陽國企改革蓄勢加速,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增創老工業基地發展內生動力。
一批國有企業通過股份制、公司制改革,脫胎換骨。中航光電等30多家企業通過合資合作、股改上市等方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或者在子公司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一批國有企業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飛速發展。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採用“一所兩制”的管理模式,在保持軍工科研職能的同時,成立了雙瑞科技産業集團,對科技産業公司實施企業化管理,走上了公司化發展道路。駐洛央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實現階段性目標,讓國企發展輕裝上陣,“洛陽模式”得到國務院國資委、省政府一致好評,並加以推廣。
一曲曲恢宏的“改革樂章”奏響新篇,踏著“三二一”的發展節拍,洛陽正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
以開放拓展增長新空間
“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習近平總書記這席話,蘊含著對中國發展邏輯的深刻把握、對全球化趨勢的深刻洞悉。
順應開放潮流,洛陽理應有自己的擔當和作為。
今年5月,享有“萬湖之國”美譽的白俄羅斯,花團錦簇,景色迷人。
由中信重工等三方投資的中信阿姆智慧裝備有限責任公司進駐中白工業園。伴隨著這家落戶園區的第18家中國居民企業“揭開紅蓋頭”,“洛陽造”特種機器人正式“牽手”白俄羅斯,我市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結出新“碩果”。
近年,我市借力自貿區洛陽片區和“一帶一路”主要節點城市建設,深化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繫,讓更多的洛陽産品和洛陽企業“走出去”;緊盯重點區域和“三強”企業,圍繞“565”現代産業體系延鏈補鏈強鏈,開展精準招商,拓展高品質發展的新空間。“雙向開放”的堅實“足跡”清晰地呈現在這片熱土上。
“走出去”,發現新市場——
莫新閣,孟津縣送莊鎮莫家溝村一位“80後”農民,也是一名靠養羊圓了創業致富夢的現代“羊倌”。去年3月,他受邀赴俄羅斯參加第四屆國際北極論壇,在當地與“一帶一路”相關商業組織的接觸中,尋找到了新的商機:和俄羅斯的合作夥伴創建聖彼得堡溫室養殖基地,把自己的“羊生意”拓展成“洋生意”。
從小商戶到大企業,都在充分分享洛陽開放紅利。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市出口72.4億元,同比增長9.7%,對外貿易穩步增長,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紅利正加速變現為“真金白銀”!
“引進來”,拓展新空間——
格力智慧製造産業基地來了,銀隆新能源産城融合産業園來了,渤海銀行等在洛設立分支機構計劃已獲銀保監會批復,我市大步邁向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全覆蓋……行業龍頭、金融機構紛紛選擇來洛佈局,正為洛陽經濟發展注入強有力的新動能。
一切過去,皆為序章。站在新起點,隨著改革開放創新“三力聯動”格局的加速確立,洛陽已向著高品質發展的新目標劈波斬浪、揚帆遠航,必將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譜寫濃墨重彩的洛陽篇章! 本報首席記者 張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