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10月11日電(陳麗霞 施遠圻)近日,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組織非遺保護領域研究專家對本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情況進行跟蹤觀察,調研本區域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存續情況、傳承人群數量變化情況、保護傳承面臨的問題,並填寫《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情況觀察報表》。
2017年12月,文化部非遺司公佈2018年度全國32個非遺保護傳承觀察點名單,鯉城區是福建省唯一入選的觀察點。鯉城區文化資源豐富,全區共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共57項。近年來,鯉城區更是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挖掘和保護。
非遺傳承氛圍好,為傳承人注入強心劑
在泉州市區棋盤園黃義羅木偶頭雕刻坊內,桌上擺放著幾個未刻完的木偶頭,這是江加走木偶頭雕刻泉州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黃紫燕新刻的作品。她從21歲跟隨父親黃義羅學習雕刻技藝,至今已有28個年頭。
“近幾年來我感覺鯉城區越來越重視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創作氛圍越來越好。”黃紫燕評價道,以往她和父親等老一輩傳承人一樣,只知在雕刻坊裏埋頭做事,“現在不一樣了,鯉城區為我們提供很多學習交流的平臺。”黃紫燕告訴記者,2017年12月,她還受邀參與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為海內外嘉賓展示雕刻技藝。
帶著技藝走出作坊,對於黃紫燕而言這不僅僅是宣傳非遺技藝,與同行、市民的交流,更有助於提高自己的水準,創作出更多生動有趣的木偶頭。今年,黃紫燕的女兒研究生畢業,她已將傳授女兒雕刻技藝提上日程,而高學歷人才的加入也將為非遺傳承注入新力量。
隨著非遺文化保護的不斷推進,鯉城區非遺傳承氛圍越來越好,這也為傳承人注入一劑強心劑。截止目前,鯉城區設立1個泉州閩南文化生態園中心館、14個非遺傳習所、2個省級非遺生産性保護基地、262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示範區展示點,為保障非遺工作開展提供了良好陣地。
非遺技藝進校園,普及推廣非遺文化
“不得外傳”這樣陳舊的觀念在非遺文化式微的今天早已不實用。在非遺傳承上,鯉城區也在不斷尋找新渠道,提升非遺傳播效果。隨著非遺進校園的持續開展,鯉城轄區不少學校將非遺文化傳承作為特色藝術教育來抓。
從2007年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泉州(李堯寶)刻紙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黃麗鳳帶著技藝走入泉州市第六中學,義務為學生普及(李堯寶)刻紙知識。如今,學習“泉州李堯寶刻紙藝術”已成為泉州市第六中學的一大特色,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
“授課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一些學生對刻紙技藝非常感興趣。”黃麗鳳告訴記者,蘇宇崴曾是泉州第六中學的一名學生,初中時因課與(李堯寶)刻紙結緣,便開始跟隨黃麗鳳學習刻紙技藝,雖然現在在外讀大學,一有時間他還是會進行刻紙創作。
在鯉城區,泉州第七中學、福建師範大學泉州附屬中學、鯉城區實驗小學、泉州市傳春幼兒園等學校也將不同的非遺文化引入課堂。
“將非遺文化引入課堂可以向學生們普及非遺知識,有利於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南音項目福建省非遺傳承人鄭芳卉評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