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民俗賞非遺 絲路大V開啟北京文化之旅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11-16 09:00:51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勝蘭):11月15日,2018“絲路大V北京行”文化篇活動正式啟動。當天,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埃及、法國、印尼、泰國、尼泊爾、烏克蘭、塞爾維亞等9個國家的11位絲路大V參訪了首都博物館、北京琉璃廠古文化街、月壇傳藝薈等地,品讀北京歷史和傳統民俗,感受老北京的風土人情,正式開啟北京文化之旅。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1

塞爾維亞文化信息部前部長、貝爾格萊德愛樂樂團團長伊萬·塔索瓦茨(右)在首都博物館參觀民俗展  攝影 李勝蘭

  北京是中國的文化中心,擁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多民族的文化在這裡交流融合,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京味文化。在首都博物館,絲路大V們參觀了“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感受北京獨特的京味文化和民俗風情。“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以北京建都八百多年的皇城為背景,採用最具北京民俗特色的元素符號——衚同和四合院來反映展覽的主題,將最貼近生活的人生禮俗,巧妙地濃縮在老北京的一戶“衚同人家”。

  來自塞爾維亞的貝爾格萊德愛樂樂團團長伊萬·塔索瓦茨,曾在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擔任塞爾維亞文化信息部部長,他在參觀完民俗展後表示,自己是第二次來中國,每次來都有新的感受,“我覺得這種用四合院的佈局來展示老北京民俗的方式非常好,它能讓我直觀的去理解底蘊深厚的京味文化。”他認為,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除了需要關注文化本身,也需要給受眾提供更生動的方式去了解文化,北京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在參觀的過程中,我還了解到一個非常有趣的娛樂項目——北京的‘鬥蛐蛐’,或許我們可以把這個推廣到塞爾維亞,相信這肯定會成為一個受到歡迎的遊戲。”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2

美國著名攝影攝像師查得·凱斯(左)在完成“木板浮水印”最後一道工序的製作後,與現場的教學老師合影。 攝影 李勝蘭

  在觀看展覽後,絲路大V們還在擁有300年曆史的北京榮寶齋裏,體驗了“木板浮水印”最後一道工序的製作,來自美國的著名攝影攝像師查得·凱斯在現場請教老師,學習製作方法,仔細的在刻好的木板上刷水墨、按拓印,查得·凱斯表示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體驗。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3

來自烏克蘭的攝影師切卡諾夫斯基·安德烈·安納托利維奇展示他在北京前門三里河拍下的一扇古老的大門  攝影 李勝蘭

  當天下午,絲路大V一行參觀了北京衚同深處的前門三里河。三里河經過水系治理、生態修復、種植綠樹等改造工程,京味兒的厚重與水鄉的靈秀有機結合,賦予了衚同別樣的感受,再現“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美麗景象。在這裡,絲路大V們紛紛拿出自己的相機或手機進行拍攝。切卡諾夫斯基·安德烈·安納托利維奇是烏克蘭國家攝影家協會主席團成員,也是基輔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斯洛伐克攝影家聯盟成員。一個騎著自行車經過的行人,一扇古老的大門,一個有著花紋的井蓋,街邊的雕塑等等,都是切卡諾夫斯基·安德烈·安納托利維奇眼中記錄北京印象的獨特畫面,“我想把在北京記錄下的這一切,分享給我的家人和朋友。這是我第一次來北京,我覺得照片記錄的不單單是畫面,而是一段難忘的旅程,一段美好的回憶,更是我了解一座城市最生動的載體。”他認為認識和理解北京傳統文化,除了走進博物館觀看展覽,走進非物質文化體驗館參與製作手工藝,還有一個重要的方式是記錄當地的生活,從細節去感受北京的文化底蘊,去發現這座城市的魅力。、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4

來自泰國的知名“網紅”愛中展示他完成的“兔爺”作品 攝影 李勝蘭

  除了看展覽,體驗“木板浮水印”,品嘗京味美食,參觀“網紅”書店,絲路大V們還走進了北京月壇傳藝薈,親自參與了北京傳統手工藝品“兔爺”的製作,通過參觀泥塑作品、燕京八絕展覽了解老北京的風情。

  2018“絲路大V北京行”文化篇活動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由海外文化名人、資深媒體人、著名攝影師以及旅遊達人等人組成“絲路大V參訪團”,還將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裏,走訪國家大劇院、朝陽文化館、北京文化創意産業展示中心等地,了解改革開放40年來,北京在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創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新發展、新變化,通過絲路大V們的視角,展示北京建設中國文化中心的最新成果,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編輯:趙瀅溪
在信息的海洋中為您導航陪您去週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