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4月25日電題:江蘇揚州打造世界運河文化之都
新華社記者蔣芳
大運河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2014年6月,揚州牽頭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令一個線性活態的巨型文化遺産為世界矚目。自此,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也邁上了新臺階。
4月中旬的傍晚,瘦西湖景區內燈光璀璨,江南園林實景演出《春江花月夜·唯美揚州》如期上演。3600秒,一幕幕歷史場景的藝術還原,展現了揚州2500多年燦爛的文化。環形階梯座席上的觀眾,大多是來自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的國際友人。
“中國大運河第一鍬原來就在揚州,不愧是運河長子。”日本高槻旅行社負責人東田説,白天剛剛參觀完運河遺産點,晚上再來看演出,體驗感十足。
運河流千年,碧水向未來。煙花三月的揚州城猶如一塊磁石,吸引世界各地的友人們紛至遝來。
“邀請國際友人來大運河沿線城市體驗生活,把親身感受傳播到世界各地,讓更多人了解大運河、嚮往大運河。”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方標軍説,下一步還要甄選一批新的大運河旅遊線路向國際市場推廣,充分展示大運河的魅力。
申遺成功後,揚州不僅打開大門把遊客請進來,更注重將保護、傳承與發展和世界運河城市“對標”。
2007年開始,揚州每年舉辦“世界運河城市論壇”,邀請世界各地運河城市的市長、管理者、研究者和企業家等參會,就運河保護、傳承和發展之道加強對話與合作。2018年,發出了《世界運河城市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揚州倡議》。
“運河文化不僅僅要保護還要復興。”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秘書長鄧清説,全球50多個國家分佈著520多條運河,沿線連接著近3000座運河城市,各有各的發展與困境。近年來,揚州已先後赴美國、埃及、法國、巴拿馬和日本等國的運河城市,學習借鑒運河管理與保護經驗。
運河的變化,折射的是時代變遷。在運河傳統運輸功能普遍弱化的當代,歐洲的多瑙河、米迪運河華麗轉身,成為世界著名的線性景觀和旅遊地。對標世界,揚州朝著建設世界運河文化之都的目標,凝聚共識,付諸實踐。
運河之美,首先是水。圍繞打造運河沿岸綠色廊道,揚州在全省率先規劃建設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態大走廊,對重點生態敏感區和永久性綠地實行立法保護;按照四星級以上景區的標準,建設總面積近130平方公里的9個大規模生態中心;完成總投資70億元的44個重點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項目,為大運河構築堅強有力的生態安全屏障。
運河的活力,來自歷史價值與當代現實、未來發展的對接。江蘇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揚州分院常務副院長李廣春説,申遺成功以來,揚州不僅對境內的10個遺産點和6段河道以及古鎮、古閘、古壩、古碼頭、古民居等應保盡保,還把握社會需求之變,通過創作符合時代審美的運河文藝作品、恢復具有人文氣息的市井生活、開發旅遊産品、打造眾創空間等舉措,推動運河遺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傳承千年的運河人文生活觸手可及。
法國楓丹白露、荷蘭羊角村、俄羅斯油畫、巴西紫水晶、列支敦士登的郵票……為紀念申遺成功5週年,首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將於5月3日在揚州開幕,目前進入了最後的布展期。據了解,除了國內運河沿線城市全部派代表參展外,還有32個國家和地區以及3個國際組織的70個境外展商加入。
古運河邊的東關街景區,有一座馬可波羅紀念館,如今遊人如織。鑒真、崔致遠、普哈丁等一批中外文化交流的先賢使者也在揚州留下了足跡。“歷史上,中國文化曾借助運河擴大了世界影響。今天的揚州仍在以運河為情感紐帶,與世界文化交匯、經濟交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讀懂大運河畔的中國故事。”李廣春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