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世界地球日:一起來修復我們的地球
2021-04-22 國際創意與可持續發展中心

       假如全球溫度升高1.5℃,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城市會更熱嗎?森林會變少嗎?會有國家和城市被海水淹沒嗎?珊瑚會消失嗎?魚類會減少嗎?什麼樣的動物會滅絕?傳染病會更多嗎?會有更多極端天氣産生嗎?

  帶著這些問題,創意中心走上街頭,看看小朋友、大朋友們有什麼樣的看法。

  專家觀點:

  顏丹平:全球氣溫升高1℃,或者升高1.5℃,似乎是個很小的數值,對每個人來説可能都沒什麼大的感覺,但從科學角度看,對自然和人類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到2030年,假如全球平均氣溫真升高1.5℃,這意味著在本世紀北極就可能出現夏季無冰的情形;全球海洋現存70%到80%的珊瑚礁也將消失。到本世紀末,全球海平面將比1986-2005年的平均水準上升0.26-0.77米。如果以2010年的人口基數計算,將有多達1000萬人口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4.22世界地球日:一起來修復我們的地球_fororder_專家圖

  顏丹平,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博導,國家級教學名師。2014年獲得我國地質科學領域最高榮譽——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在全球平均氣溫升高1.5℃時的同時,高緯度地區的極端低溫會上升4.5℃;在全球平均氣溫升2℃時,則會上升6℃。這意味著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會更高。

  所以我們怎麼做才能保護地球呢?

  聯合國在《全球升溫1.5度特別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要限制氣溫變化的升幅在1.5℃以內,這就意味著在2030年之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比2010年下降45%。為了維護地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在氣候變化對人類造成更壞的影響之前,行動起來,盡可能削弱這種破壞。

4.22世界地球日:一起來修復我們的地球_fororder_7782

  在完成社會既定生産需要的前提下,我們究竟怎麼做才能保證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呢?

  中國政府已經在氣候變化方面採取行動,積極參與國際社會碳減排,主動順應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潮流,積極佈局碳中和,已具備實現碳中和條件。在今年兩會期間,碳中和和碳達峰成為了環境熱詞,中國政府承諾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對於減少碳排放,保證地球可持續發展,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簡單來説,就是要多做減法,減排、減污、減負、減欲、減速等等。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對我們個人來説,也更需要為保護地球作出切實的行動,這種行動具有社會、經濟、生態等多方面的效益。

4.22世界地球日:一起來修復我們的地球_fororder_7783new_meitu_10

  只有地球環境得以維持,人類才能在地球上持續地發展。2030年是環境氣溫的轉折年,也是近期人類環境保護的主要目標。我們也在積極探討,如何用創新打造更加美好的2030,發展綠色經濟,建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及時關燈、垃圾分類、自備購物袋.....,為減少碳排努力,共同維持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吧!

  背景知識:

  4.22世界地球日

4.22世界地球日:一起來修復我們的地球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The World Earth Day),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今年地球日主題是“修復我們的地球”。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唯一的家園。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

  氣候變化問題無疑是當今世界最緊迫最重要國際議題之一。2018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韓國仁川發佈“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報告指出,如果氣候變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預計全球氣溫在2030年至2052年間就會比工業化之前水準升高1.5攝氏度,這對人類來説將是災難性的結果。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聲明成,這份特別報告是對世界發出的“震耳欲聾的警示”,向世人生動展示了平均氣溫升高2攝氏度和1.5攝氏度的不同圖景,“溫差半度,氣象迥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