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幻幻”變身人形機器人 2025中國科幻大會啟幕
2025-03-28 北京日報

  3月28日,2025中國科幻大會開幕式在四高爐拉開帷幕。科幻大會數字人IP“幻幻”乘坐飛行器,“飛入”京西科幻之城,從螢幕中走出來,以雙足倣生機器人的形態與觀眾見面、與現實主持人互動。

  “工業風”托舉科幻想像

  開幕式主會場內,虛擬現實、裸眼3D、沉浸式空間投影等技術,結合高清晰度渲染影像,未來世界的畫卷徐徐展開。

  會場外,前沿科技與科學幻想的融合表演正在進行。一人多高的立方體,沒有繩索牽引、沒有軌道引導,竟在半空中自由地升降、旋轉,實現“零重力”的視覺效果。音樂響起,舞者現身,與“立方體”共舞。

  2025中國科幻大會開幕式總導演、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之綱介紹,這套零重力懸浮裝置內部充有氦氣,整體結構也採用了輕質材料,通過內部的無人機槳葉和飛控系統,就能實現自由飛行。現場的燈光也充滿“智慧”,它們能自動追蹤立方體頂點以及舞者所處的位置,實現具身智慧技術與先進影像技術的藝術融合。

  在本屆科幻大會期間,“立方體”將持續展演。“這個作品名為《觸碰未來》,它的創意來源於人與人工智能的關係。”王之綱説,當前人工智能正在高速發展,但人類對其的認知仍在“黑箱”階段。在演出過程中,“立方體”不斷上升,寓意著人工智能與人類將共同創造更有突破性的文明。

  近800家科幻企業北京落地

  當前,數字技術、具身智慧等新興産業、未來産業的應用,正推動科幻變為現實。本屆科幻大會強化科技辦會,並注重科技和文化融合應用,將大會打造成為充滿未來感的沉浸式炫酷展示空間。

  科幻産業是近年來以科幻為主題的科技賦能文化、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形成的新領域、新賽道。《2025中國科幻産業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科幻産業總營收達到1089.6億元,科幻閱讀、科幻衍生品、科幻文旅板塊原創能力凸顯。

  “我國在載人航天、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領域的突破,為科幻提供了獨特的現實土壤和豐富的資源。中華文化對家國情懷的重視、與自然和諧共處天人合一的理念,也為科幻創作賦予了不同的敘事視角。”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表示,追尋真正的星辰大海,需要科學家的公式、工程師的螺絲釘,也需要每個人的努力,“我們所面對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

  北京科幻産業加快邁向高品質發展新階段,據統計,本市已落地科幻企業近800家,總營收達480億元,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開幕式上,中國科協與北京市簽訂新一輪戰略合作協議,將促進北京科幻産業發展。“科幻合作夥伴”計劃也同步啟動。

  本屆科幻大會將聚焦科幻與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未來交通等話題,策劃11場高品質論壇,百餘位科幻專家、産業代表共聚一堂,將形成産業集聚效應。2025北京科幻之夜暨科幻星球盛典、科幻産業投融資大會等活動也將舉行。

  科幻複合型人才培養計劃將啟動

  大會開幕式所在的首鋼園,是全國首個科幻産業集聚區。石景山區是本市科幻産業核心區域,2024年石景山區科幻企業數量及收入全市佔比均在三成左右;海淀區科幻遊戲産業集聚明顯;朝陽區科幻電影産業發展較突出;懷柔區、大興區、通州區則結合現有文化資源,建設各具特色的科幻場景。

  今年1月,本市出臺《北京市促進科幻産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到2025年底,科幻産業強鏈、固鏈、延鏈成效顯著,科幻重點領域産業規模達到600億元,初步建成較為完善的産業生態。到2027年,科幻重點領域産業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劉慈欣、王晉康等知名科幻作家工作室,沈騰、郭帆等科幻影視創作者工作室,均已落戶石景山。在科幻人才培育方面,市科協推出的“科幻複合型人才培養計劃”,將在本屆大會啟動,探討跨界人才培養新模式。“科幻複合型人才,不僅具備深厚的科學素養和科幻文化創作能力,還跨越多個學科領域,擁有廣泛的知識背景和技能。”市科協副主席孟凡興表示,複合型人才既能夠深入理解科幻文化的精髓,又能夠掌握高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將科幻理念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