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下午,特展“觀天下——大明的世界”在南京博物院開展。展覽將明代中國放置於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的視野中,以來自中外30多家文博機構的400余件(套)文物,詮釋明代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展覽以14至17世紀中國與世界的文明互鑒為主題,以“觀天下”“天下觀”為敘事主線,分為“日月初升”“航海傳奇”“白銀貿易”“無問西東”“美美與共”5個篇章,講述了明朝的建立、鄭和下西洋、白銀貿易背景下的明代中國與世界、明代晚期與西方世界的交流等。
“觀天下——大明的世界”上展出的金蟬玉葉簪首。 新華社記者 邱冰清 攝
展品包括繪畫、陶瓷器、雕塑、碑拓、首飾、書籍等。其中,既有金蟬玉葉簪首、釉裏紅歲寒三友圖梅瓶、《坤輿萬國全圖》等南京博物院“鎮院之寶”,又有目前存世較早的中國人繪製的油畫《利瑪竇像》。
“觀天下——大明的世界”上展出的《利瑪竇像》。 新華社記者 邱冰清 攝
“明代,西人東來帶來的‘西學東漸’,使中國人在與域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逐漸形成‘世界意識’;與此同時,‘中學外傳’——中國文化、藝術、思想及物産的傳播,也使西方人對中國的認識更清晰。”該展策展人、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館員高傑説。
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7月20日,其間將進行一次換展。(記者邱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