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後男孩 探尋重慶老街秘密
2018-01-16 16:00:31  |  來源:重慶晚報  |  編輯:高爽

  原標題:10年走過100座古橋 拍攝10萬張照片  90後男孩 探尋重慶老街秘密

【行遊巴渝 圖文】90後男孩 探尋重慶老街秘密

榮昌施濟橋(前排較矮者)

【行遊巴渝 圖文】90後男孩 探尋重慶老街秘密

長壽三道拐老街

【行遊巴渝 圖文】90後男孩 探尋重慶老街秘密

西永茶店橋

【行遊巴渝 圖文】90後男孩 探尋重慶老街秘密

永川朱沱古鎮

【行遊巴渝 圖文】90後男孩 探尋重慶老街秘密

大足三驅鎮老街

【行遊巴渝 圖文】90後男孩 探尋重慶老街秘密

趙爽在用相機記錄老街

  一個90後男孩,從小在重慶渝中區長大,高中時期一個偶然的原因讓他萌生想記錄重慶老街的想法。

  自那以後,他開始了探尋、記錄之路。花了近10年時間,不僅收穫了10萬張老街照片,還收穫了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現在,我整理下這些年收集到的素材,準備寫一本關於記錄探尋老街的書。”日前,重慶晚報記者見到了這個叫趙爽的男孩,聽他講述這些年探尋老街背後的故事。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楊華 范聖卿/文 受訪者/供圖

  老街慢節奏

  能讓人內心平靜

  “小時候,較場口附近有一條老街叫百子巷,據説這條巷子的名字,源於人們的求子心願。百子巷裏有遊戲廳,我和小夥伴很喜歡去那裏打遊戲。打遊戲的錢,是我自己撿礦泉水瓶子賣的錢。後來,百子巷要拆了,我和小夥伴便跑到巷子的廢墟裏撿鐵塊來賣,再後來,整個百子巷都被拆除殆盡……那年我還小,望著一片廢墟,第一次覺得沮喪,因為以後我和小夥伴沒地方打遊戲了。”

  説起對老街的感情,趙爽是以孩童時代的記憶為開篇。他説這叫追本溯源,説到底,探尋老街其實是在探尋時光的秘密。懵懵懂懂的時候,望著廢墟,已生感慨,似乎註定他會走上這麼一條路。

  “高中的時候,我在解放碑附近做兼職,下班後,總喜歡跑到十八梯去發呆。那時的十八梯上有很多拔罐的攤攤,還有放錄影、看電影的店子,只要一兩塊錢。”趙爽説,他覺得很奇怪,繁華的商場讓他喘不過氣,老街慢節奏的感覺,卻能讓他內心平靜,“老街是離人間煙火最近的地方,當時有很多場景,我都想拍照記錄下來,可我手中只有一個滑蓋手機……”

  大學時,趙爽在長江索道附近一家房地産仲介公司做兼職。那附近是開發區域,休息間隙,他總愛去巷子裏鑽。被拆掉的老街,只剩了一扇扇門,門裏面是斷壁殘垣。就在這些廢墟的另一面,高樓大廈生機勃勃地冒出來。“那個場景給我的觸動最大,荒蕪之間,消失的是一條條老街。那一刻起,我下定決心,要開始記錄重慶的老街。”趙爽説,他用自己做兼職的錢,買了高像素的手機和相機,開始了記錄之路。

  8萬張明信片

  記錄老城歷史變遷

  走上記錄之路的趙爽,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他羅列出老街名單,開始一條條地去走,去拍照。這些照片發到網絡社交平臺,總能引發朋友們的關注。

  “其實身邊喜歡老街的人很多,他們會因為我的照片更了解重慶。於是我就想,既然老街照片有如此魅力,何不將它們製作成明信片,以便讓更多人了解重慶的老街。”趙爽説。

  趙爽從自己拍攝的照片中,選出了8萬張製作成8萬張明信片。明信片的正面,是老街的風景,反面是關於這條老街的歷史變遷等詳細介紹。“這些明信片出乎意料地受歡迎,尤其受外地遊客的歡迎。我賣掉明信片,賺到的錢,又變成了記錄老街的費用。”

  背後的故事

  才是老街魅力所在

  “每年我會投入4萬到5萬塊錢,這些錢包括來回路費,以及更新設備等。有空的時候,我幾乎所有時間都在老街,或是在去老街的路上。”趙爽説,後來機緣巧合,他碰到了重慶市文物保護志願者服務總隊的群友,在和他們的接觸中,趙爽發現,老街背後的故事,才是老街真正的魅力所在。

  “我年齡比較小,協會裏的老前輩們懂得很多,鑽研得很深。我學著他們,走了老街以後,又去查跟老街相關的資料文獻,開始真正走進老街。去跟那裏的居民聊天,從他們的口述裏,了解當地的人文歷史。”趙爽告訴重慶晚報記者,通過腳步的丈量,他現在手中掌握著很多老街的情況,包括那些記錄完就被拆除的老街資料,“以前做明信片,現在,我準備整理下這些年收集到的素材資料,寫一本關於記錄探尋老街的書。”

  100座古橋

  凝聚橋都的輝煌歷史

  趙爽粗略統計了一下,迄今為止,他已經走過了100多座重慶的古橋,走過的老街更是不計其數。重慶主城所有能叫得出名字的老街,他幾乎都走過。“重慶是一座多橋的城市,除了主城區這些橋,還有很多橋隱在與世隔絕的地方,這些橋的存在,才更能説明重慶橋都的稱號名不虛傳。例如我走過巴南安瀾橋、西永茶店橋以及榮昌施濟橋,這些橋的歷史長到當地人都無法説清。通過資料,我發現茶店橋的歷史可追溯到明代,而施濟橋是重慶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建於1050年的北宋時期。”

  大學畢業以後,趙爽成為自由職業者,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去探尋老街。他幾乎每天早出晚歸,主城的老街探訪完了,就去區縣的老街……漫長的探訪歷程,也留下不少難忘的記憶。

  王婆婆的回憶

  老街的歷史活資料

  2016年,趙爽在南紀門遇到了了94歲的王婆婆,她是南紀門的原住民。“王婆婆住在一個夾板混合火磚的吊腳樓裏,二樓租給別人,她獨自住在一樓,吊腳樓周圍已經在拆遷。”趙爽説,進入到王婆婆吊腳樓時,就仿佛進入到另一個世界。房子裏有點黑,桌上放著鹹菜和稀飯。

  “很難想像上半城的解放碑人來人往、熱鬧繁華,下半城不起眼的小角落裏卻住著這樣一個孤單的老人。王婆婆孩子不在身邊,但她依舊活得很精神。她跟我們講,這座房子是解放前他們家花了300塊大洋買下來的江景房。上世紀80年代漲大水,吊腳樓的木頭被水淹了才改造成了現在的部分磚房。”

  通過和王婆婆閒聊,趙爽證實了這一帶的確有寺廟和城門存在。“我之前在一張老地圖上看到這個地方有寺廟和城門,但現在已經找不到。通過王婆婆的回憶,我在附近找到了寺廟的遺跡太平池,這裡當時是寺廟防火的設施。”趙爽説,現場聽王婆婆講述,那感覺就像是資料上的文字活過來一般。後來,王婆婆的吊腳樓拆遷了,再聯繫時,王婆婆説她已經去了養老院。

  老街的故事

  真的需要有人來記錄

  去年10月份,趙爽扛著相機去巴南界石附近拍攝一座古橋。“我在古橋附近,碰到一對老兩口,爺爺80多歲,穿著涼拖鞋,身子骨看起來很硬朗,我過去和他們聊天,問關於老街的情況,他們就覺得很驚訝。”

  “爺爺説,關注老街這些事情,一般只有退休的老頭、老太太,沒想到我這麼一個年輕人也這麼熱心。老街的故事,真的需要人來記錄。再不記錄,可能就沒人記得了。”趙爽説,那位爺爺的話雖然簡短,卻讓他感到自己責任重大。

  “有些老街正在消失,我必須馬不停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