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兩江新區“四個協同”探索創新路
重慶日報  2020-06-17 09:04:11

  原標題:做靚“智慧之城”名片 兩江新區“四個協同”探索創新路

【要聞】兩江新區“四個協同”探索創新路

兩江協同創新區在建設中將科技與産業、人才、生活場景、山水林田湖草保護融為一體。(5月8日攝)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6月5日,兩江新區舉行的“雲引才”活動吸引了550多萬人關注,當天就有近3萬人遞交簡歷。

  “雲引才”活動投遞的簡歷中,來自北京的人才數量僅次於重慶,投遞簡歷近4000份,來自深圳、成都、上海等地的人才投遞簡歷數量進入前五。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當前,重慶正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格局中,謀劃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打造“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

  在新一輪發展中,市委市政府為主城都市區北部片區導航定位:明確“以兩江新區為主體,加快聚集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現代服務等高端功能,加快建成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打造以大數據智慧化創新為引領的智慧之城”。

  兩江新區立即行動,衝鋒在前,依託十年開發開放沉澱的基礎,運用協同創新理念,推動人才、産業、生活、生態“四個協同”,探索出一條創新發展的新路子,為做靚“智慧之城”名片凝心聚力。

  提升智慧創新平臺

  為科技企業打造成長“洼地”

  一場“雲引才”活動,為何吸引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人才集體“西南飛”?

  來自上海的遙感技術工程師何飛(化名)道出了自己的理由。

  “從去年年底,上海交通大學重慶臨近空間創新研發中心成立起,我就開始關注兩江新區了,這次算是逮住機會,趕緊投了簡歷。”何飛説,他了解到,落戶兩江新區的上海交通大學重慶臨近空間創新研發中心將建設臨近空間浮空器、微小衛星、臨基發射三大研究中心,是他實現抱負的好地方。

  不僅僅是上海交通大學重慶臨近空間創新研發中心,近半年來,ABB變壓器智慧製造基地、中軟國際數字“一帶一路”軟體生態項目、國家專利導航項目(重慶)研究和推廣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重慶研究院等一大批智慧製造、科技創新項目密集落戶兩江新區,為高層次、科技類、創新型人才施展拳腳提供了舞臺。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高層次人才紛至遝來,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創造了新的機遇。”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傑説,人才是區域發展中最活躍的要素,以人才協同促進發展協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才能縮小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區的發展差距。

  兩江新區不僅推動人才協同,還同時推動産業協同、生活協同、生態協同:産業協同重在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升級産業鏈,加快科技成果産業化,增強核心競爭力;生活協同重在開發智慧化應用場景,為人們生産生活提供智慧服務,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生態協同重在促進科技、人文相互交融,充分激發創新主體的能動性和創造力。

  王志傑表示,做靚“智慧之城”名片,兩江新區主要從平臺提升、産業集聚、應用示範三個方面發力,每個方面“四個協同”的發展新理念都將貫穿始終。

  其中,平臺提升方面將重點完善提升智慧創新平臺功能,如禮嘉智慧公園將通過深化智慧技術應用,成為重慶大數據智慧化創新成果展示窗口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兩江數字經濟産業園將壯大智慧産業,成為國家數字經濟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兩江協同創新區將高標準高品質高水準推進規劃建設,注重産城景融合,彰顯“生態+科技”內涵,打造成為人文、智慧、科技融為一體的高端人才聚集地。

  在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等政策優勢下,兩江協同創新區、禮嘉智慧公園、兩江數字經濟産業園等智慧創新平臺功能得到快速完善提升。

  截至今年5月底,兩江協同創新區已吸引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20余所國內外頂尖科研院所落戶,並陸續開始推出科研成果;禮嘉智慧公園已與聯通、移動、雲從科技、騰訊、阿裏、百度、優必選等知名科技企業合作,集中打造近80個場景體驗項目;兩江數字經濟産業園已累計註冊數字經濟企業超過4500家。

  “這些智慧創新平臺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一同展現‘四個協同’,讓兩江新區變為科技企業成長的理想洼地。”王志傑説。

  構築智慧産業智慧製造集群

  引導創新成果服務高品質發展

  科技成果轉化,被譽為推動創新成果産業化的“最後一公里”。如何讓科技創新培育出的“種子”儘快落地生根發芽?

  6月8日,長安汽車正式發佈5月銷售數據,長安汽車整體銷售174012輛,同比增長54.3%,同時多款主力車型均實現了單月銷量過萬的成績。其中,長安汽車自主板塊的表現尤為搶眼。在乘用車細分市場,長安汽車以“技術過剩”研發理念打造的多款主力車型,5月都迎來了銷量的進一步增長。

  長安汽車銷量逆市上揚背後,兩江新區推動創新與産業協同、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升級産業鏈功不可沒。

  汽車産業是兩江新區的支柱産業之一,近年來,新區堅持推動汽車産業瞄準智慧化、綠色化、品牌化、融合化方向轉型升級,不但引入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建設了國內首個無人駕駛測試示範區,方便長安汽車、長安福特、北京現代等車企就地測試,還引入人工智能領域的頭部企業,促成人工智能與汽車産業加速融合。

  2019中國國際智慧産業博覽會開幕當天,長安汽車與落戶兩江新區的騰訊公司聯合展示了具備微信車載版功能的TINNOVE OS汽車智慧系統前瞻版、智慧門店等智慧化成果。

  同一天,金康新能源汽車展示了新能源汽車SERES SF5。該車搭載的智慧交互系統AliOS 2.0,來自另一家落戶兩江新區的人工智能巨頭阿裡巴巴。

  今年,兩江新區進一步加快了圍繞汽車産業部署創新鏈的腳步:5月14日,佛吉亞歌樂汽車電子重慶研發總部落戶兩江新區,將開展新一代車載電子産品研發工作;6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重慶研究院在兩江新區成立,積極與長安汽車開展合作,深入推輥衝複合成形技術。

  不僅僅是支柱産業,兩江新區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升級産業鏈,也體現在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中。

  比如,落戶兩江協同創新區的西北工業大學重慶科創中心看準兩江新區航空航天産業發展機遇,準備在航空航天、新型材料方面下功夫,向落戶新區的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互聯網項目,以及民營火箭企業零壹空間尋求合作。

  又如,同樣落戶兩江協同創新區的同濟大學重慶研究院策劃了兩條高端裝備産業鏈,一條是整合重慶風電裝備製造和船舶製造優勢資源,探索“海上風電—風電制氫—氫能源船舶”項目研發;另一條是結合重慶山水城市特點,研發長江水環境應急清潔船舶、高樓與山林火災應急消防無人機等智慧裝備。

  成果能落地,創新就能形成閉環。

  截至2019年年底,兩江新區科技型企業達到1298家,高新技術企業409家,為科技成果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航天航空、生物醫療、新型材料、軍民融合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上轉化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推動智慧城市應用示範

  讓智慧創新引領高品質生活

  2020年中國擊劍俱樂部聯賽全國賽首戰,落戶悅來。此前,六個國內重要城市競爭激烈,而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悅來,並沒有相關賽事的辦賽經驗。

  主管賽事的該協會負責人王峻燕,只用了“智慧”這兩個字來解釋他們的選擇。

  “重慶國際博覽中心是我見過最‘智慧’的場館,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場館打造樣板化的高水準賽事。”王峻燕説。

  重慶國際博覽中心作為智博會的承辦展館,率先在全國提出了智慧展館的概念,對自有的系列核心繫統進行了智慧集成,推出了“智博會現場服務平臺”,集交通、餐飲、展會資訊、觀展導航、物品租賃、個性化體驗等服務於一體。此外,在已實現5G全覆蓋的基礎上,重慶國際博覽中心還探索“VR探館”,實現“線上+線下”觀展融合。

  對於悅來國際會展城來説,“智慧”不僅是競爭砝碼,還是城市標簽,體現在各種應用場景中,不斷為生活添彩。

  悅來國際會展城智慧城管系統提供了公共設施、生態環境、市政保潔、公共安全四個專業管理領域,公共設施分佈、運行狀態一目了然,還可分區布點監測生態環境品質,並實現城市環衛作業全領域、全過程、全自動化AI監管,在公共安全方面還能對片區內各區域、設施等進行實時監測。

  “比如道路井蓋在雨水沖刷下發生傾斜10度並超5秒以上,就會自動報警。後臺數據中心收到報警信息後可及時將信息推送給對應維護人員,5分鐘後維修人員就過來維修了。”悅來投資集團董事長王菊夢説。

  王菊夢介紹,悅來國際會展城正以智慧化集中展示為依託,全力推進“辦公+智慧”“會展+智慧”“生態+智慧”“城管+智慧”“産業+智慧”,建設雲上會展、智慧導視、海綿監測等智慧平臺,積極打造“智慧創新引領區”,為做靚“智慧之城”名片出力。

  悅來國際會展城打造“智慧創新引領區”,只是兩江新區積極推動智慧城市應用示範,讓智慧創新引領高品質生活的生動縮影。兩江新區悅來、禮嘉、照母山片區將率先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打造全市“智慧名城”建設成效的集中展示區。果園港、保稅港則會大力發展智慧港口、智慧物流等,加速建設智慧港城。

  今年,兩江新區還將打造智慧城市樣板,目前正由新區城市管理局牽頭,市政管護中心為業主,兩江智慧城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代建的兩江新區智慧城管示範項目工程在抓緊研發之中,計劃于本月投入運行。屆時,路燈可以根據陽光自動開關,正確投放垃圾可獲得積分並兌換禮品,逛公園時掃一掃二維碼便可享受數字導遊……涉及市政、園林、交通、水利、林業5個職能板塊的27項“黑科技”將集中亮相,人民群眾將進一步享受到智慧創新帶來的高品質生活。

  四個協同》》

  人才協同

  通過引進國內外科研院所實現科研人才“外引內育”,加快科創人才集聚

  産業協同

  重在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升級産業鏈,加快科技成果産業化,增強核心競爭力

  生活協同

  重在開發智慧化應用場景,為人們生産生活提供智慧服務,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

  生態協同

  重在促進科技、人文相互交融,充分激發創新主體的能動性和創造力

  資料來源:兩江新區管委會(重慶日報記者 陳鈞 實習生 王天翊 )

責編:馮鈺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