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物也能變柴油 重慶大學微藻能源研究國內領先
2018-01-19 16:12:24  |  來源:華龍網  |  編輯:高爽

【聚焦重慶】植物也能變柴油 重慶大學微藻能源研究國內領先

實驗室裏的微藻 實習生 張吟吟 攝

  你知道嗎?微藻,一種個體極小,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藻類植物,卻蘊含著産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巨大能量。1月19日,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該校動力工程學院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正在進行微藻能源轉化方面的研究,其技術水準已經達到國內領先地位。

  小身體大能量 微藻既能産能又能減排

  如今我國70%的發電量仍然靠燒煤,而燒煤排出的廢氣,尤其是二氧化碳對環境影響日益顯著,溫室效應就是其中之一。

  在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廖強教授團隊的實驗室,記者在恒溫室裏看到了用各種器皿培養的藍綠色的微藻。團隊成員告訴記者,只有微米級別大小的微藻就像一個細胞工廠,能源源不斷地把二氧化碳以及廢水中的氮、磷等廢棄物質轉化為富含油脂、糖、蛋白的生物質。

  而油脂就可以被轉換成生物柴油,替代我們現在所依賴的化石燃料。雖然微藻有這麼大的潛力,但目前微藻能源轉化還存在能耗高等重大瓶頸。團隊負責人廖強教授説道:“為了降低能耗,我們充分利用太陽能來代替對電能及其他能量的依賴。”

  據了解,團隊正在建立佔地600平米的微藻培養和太陽光中溫轉化一體化平臺,並採用光伏電池來轉化白天過剩的太陽光供給微藻,這樣的話只要利用太陽能就可以實現微藻減排和能源化轉化。未來這項技術將推廣到工業減排、廢水廠凈化廢水和柴油生産等領域,為我國節能減排、生態保護做貢獻。

  另外,團隊的“劣質固體燃料清潔高效燃燒與能源轉換利用技術”已經應用到工業領域,每年節能量超過20萬噸標準煤,價值約1.6億元,減排二氧化碳約5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約1.5萬噸。“高溫高含塵煙氣連續高效餘熱深度回收技術”和“液態熔渣高效熱回收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等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都對我國的節能減排具有重要作用。

  硬技術軟人心 這個團隊很牛很有愛

  1999年廖強教授和朱恂教授創建了這個團隊,如今團隊共有15名優秀教師,帶領著一百餘名研究生,並在2017年年底入選首批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團隊以“頂天立地”作為他們的研究準則,既要紮實基礎研究,也要結合工程應用。

  如此多的科研成果離不開團隊的共同努力,夏奡研究員告訴記者,團隊的工作模式可以用“5+2、白+黑”來概括,從週一到週日,白天到黑夜,他們幾乎全年無休。

  除了搞科研,團隊最大的共同愛好就是運動。團隊經常組織各種球類、登山等比賽,讓大家在做學術的同時也不忘鍛鍊身體。他們還規定每個人一週中至少有一天運動步數必須達到一萬步,否則要用罰款作為小小的懲罰,監督團隊成員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

  廖強教授和朱恂教授是團隊的開山成員,對年輕教師的工作和生活一直給予關心和幫助。朱恂教授記得團隊每一個人的生日,會準時送上生日祝福;每次到國外出差,他們都會給團隊老師的孩子帶小禮物,相處如同一家人。

  和黃大年教授一樣,團隊裏不少成員都是在國內讀本碩,再到國外深造,最後回國為科研奉獻力量。付乾博士正是在廖強教授和朱恂教授的引薦下到日本讀博,“當時二位前輩給我的臨別贈言就四個字——學成歸國,所以我後來就回到了重慶大學做科研。”

  據悉,教育部在2017年7月開展了“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在全國範圍內評選出200個在師德師風、教育教學、科研創新、社會服務和團隊建設方面表現突出的優秀教師團隊。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是重慶市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5個教師團隊之一。其餘四個分別是西南大學 “油菜教師團隊”、西南政法大學 “經濟法教師團隊”、重慶郵電大學 “信息通信理論與技術教師團隊”、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汽車製造類專業群教師團隊”。(首席記者 黃軍 實習生 張吟吟)